崔礼冷声道:“你让我回转陛下,你说我怎么和陛下说?黄大人,这事情不好办,要得罪人的,可陛下点名让你来,你还能跑了!”
黄文元顿时无语,这就是一个火坑啊,要得罪天下的读书人的啊。
民间办私塾这是传统,有钱的富贵人家,或者是官员退休之后,都喜欢办学,就和搞慈善一样。
大家自然是想从这事情上图个贤达乡里的名声,皇帝不允许了,那就是妥妥要打击天下读书人了。
通过办私学,一些人思想和主张自然就传递给了下一代,如此生生不息。
这些新一代的学生中要是有出色的以后当了官,也能关照一下自己的后代,这都是文人之间的操作。
吕胜之早年在东南读书,就是受到了东南豪门的资助,那么等他当官了在东南为官的时候关照本地豪门也是自然的。
这都是长期投资。
崔礼却不在乎黄文元推辞,推辞是正常的,这等事情一看就是坑,但皇帝已经下达了命令,除非黄文元不想活了抗旨。
黄文元无奈道:“那下官只能勉为其难了,不知道陛下可有章程!”
崔礼这才把老朱的打算说了一下,黄文元和李通判惊呆了
“在全国修建蒙学,县学,省府修建高等书院,京师设置皇家大学,日后想读书就要考试?考上了才能读书。”
“没错,省府的高等书院出来就有资格当官了,可为吏员,日后在慢慢升迁!”
黄文元道:“各地官府多雇佣吏员,像是杭州,除了我和通判为主官之外,他办事的人员都是从民间雇佣,若是按照陛下所想,省府书院出来的就可以当官为吏员,这些雇佣的人怎么办?”
心里一真,李通判道:“一律裁撤?”
崔礼点点头:“不然哪里有位置安排那么多人员,只是那也还早的很,陛下所图宏伟远大,若是成了日后都没科举了!”
“嘶。”
崔礼笑道:“如此一来,国朝科举权等于是下放地方了,为当地总督,取士更多,年年可以取士未必不是好事情!”
黄文元揣着手想了一下才道:“话是没错,可天下人未必愿意啊,这事情最重要的便是民意!”
黄文元看着天上空的浓烟,你们这些读书人烧吧,现在好了,把前途烧没了。
皇帝都不打算给你们活路了,还想科举,科举个屁呐!
参与交白卷的考生永不录用,只是这一下就封杀了这些人了的前程了。
有才华又能怎么样,唐伯庸那么一个南唐大才,还不是被皇帝玩的和狗一样。
崔礼看着茶杯里面的灰烬顿时没了兴趣,放下之后,冷笑道:“吕胜之千古留名,可也害了数万学子,不知道他心里是如何想的!”
“这人不值一提!”黄文元冷冷的道,也不说了,想着怎么取办皇帝交代的事情。
这事情难办,但是办好了,绝对是大功,皇帝对自己是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