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的作品周至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蜀大博物馆有《仿倪云林山水图》,是他亲手修复的。
沈周的书法是师法黄庭坚,正好和周至一路,因此他格外留意,蜀大博物馆《仿倪云林山水图》上有一篇沈周的长文,周至可是利用修画之便跟着研习了好久
后来到了故宫和国博,又见识到了沈周的《独游孤山图》和《庐山高图》。
之所以对这两幅画格外上心,是因为它们的修裱手法十分高明,画卷上的青绿山水如同新作一般,让人难以置信。
周至是借替两地修画之便,认真研究了画上北工宫廷修裱的巅峰造诣,当然顺带也把图画本身看了个饱。
因为这些原因,虽然周至没有收藏有沈周的画作,但是对沈周也是非常熟悉,画卷一展开,就如同见到了老熟人一般。
此图表现的是谢安东山携伎出游的情景,描写的事成语“东山再起”,即谢安辞职归隐东山,其后复职,出山为相的故事。
画面左上也有沈周自题,声称此作临自戴进,但在周至见过的戴进风格完全不一样,还是浓浓的“沈味儿”,主要还是沈周自身意志的表达,但是又能看见其后戴作的“精神”。
此图既有人物,又有山水,不管是人物的描绘、树木的勾填,山石的皴染均极工致富丽,反映出沈周刻意描摹的认真态度和不分门户、兼容诸家的坦荡胸襟。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戴进原作的影响,这幅画虽然是沈周风格,但是用了重青重绿,设色浓郁,是沈周作品当中绝无仅有的孤品。
不过同样毋庸质疑其真伪,因为上面还有两个印章,“启南”,“石田”,都是沈周的常用印章,不管绘画风格,书法,还是印章,都足可证明为真迹。
但是周至可以想见,这幅画在对外陈展以后,多半会引来不少的质疑,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管是沈周还是戴进,都只有小青绿,并没有“大青绿”传世。
反倒是晚明时期,以画面上这种勾斫重彩为主的青绿山水比较普遍。
有了这些疑点,这幅画就变得有趣了起来。
“乔治是发现了什么吗?”翁万戈问道。
“这幅画很有趣。”周至说道。
“哦?哪里有趣?”
“幞头和笛子。”周至说道:“幞头是唐代开始出现的东西,五代和宋代很流行,画家却将之画到晋代人物的头上去了。”
“另外画中侍女手持这个红色的龙头乐器应该叫做龙笛,最早的可见于南宋佚名画家《摹周文矩宫中图》,其中一名宫女便手持龙笛,龙头与笛身连接比较平直,形状尚不甚虬曲。”
“而在故宫收藏的赵孟頫款《东山丝竹图》中也出现了龙笛,龙头形状十分明显。”
“靓桩仕女同样手持一枚红色的龙笛,不过笛首却被画家改成了凤头,这是画家可能听说过此类画作的规制,但是又了解得不够透彻,加上了自己对宫廷生活的想象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