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逃难的人身上都背着行李,无非是御寒的衣物,吃食,还有吃饭的家什,所以一听米果发话,他们立即把自己的盆和筷子取了出来。
当然要用盆啦,用什么碗?
不够吃啊!
王大丫来帮忙维持秩序,安排他们排队。
抢在第1位的是刚才质疑会不会吃橡木面的壮汉,叫柳丁,直到面条打到他的盆里,他还不太相信是真的白面面条。
借着灶火,他扒拉了一口面条,烫,但确实是白面面条,没有掺任何的杂粮,又细又滑又有弹性,太好吃了。
柳丁不顾烫嘴,吸溜着面条,结果还意外咬到了鱼丸,一口爆浆,里面的鱼泥涌了出来,多久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面条了?
柳丁扒拉了半盆面条,突然捧着面盆走到了顾倾城面前,诚挚地说:
“顾少爷,抱歉,刚才质疑面条的事,是我唐突了。”
“没事,你刚来,不了解,有疑虑也正常,以后在村子里好好做事就行了。哦,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顾倾城看向他,对这种知错能改的人,她还挺欣赏。
“我叫柳丁,我是宁省大同人。”柳丁见顾倾城没生气,赶紧回道。
“哦,大同人?你那里有种小米吗?”顾倾城问。
她凭的是现代的经验,她知道宁省大同相当于现代社会中黄土高原的地理,那里适合种小米,所以有此一问。
“种啊,我们那一整年种的都是小米。
干旱对我们也没什么影响,种小米一样有收成,大家还能吃饱肚子。
就是这可恶的严寒,一下子把我们村里人都冻死了大半,那么冷,也种不了小米了,只好出来逃难。”
柳丁说到这儿,叹了口气。
“那就是说,你懂种小米喽?”顾倾城问。.
“我是大同人,不懂种小米,那岂不是笑话?”
柳丁可不允许别人质疑他的农活。
“呵呵,我们准备开荒,先种小米,到时候播种、育秧,就等你来帮忙指点了。”
顾倾城道出她一直追问的缘由。
“没问题,别看我还算年轻,已经是种庄稼的老把式了,我从5岁就跟我爹种地。”
一谈起种地,柳丁眼睛闪闪发亮。
一个人在一个新地方,最怕找不到发挥自己价值的场所,没想到一来就和顾倾城聊上种地,颇有一种一见如故的亲切感。
这次一共来了46个人,女人12个,男人30个,5到:“不日就会叫山下的铁匠来帮忙,将凤凰村铁匠铺做起来,到时候你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等众人退去,米果看他忙了好一会,起来又没吃东西,便问:
“姐,你饿吗?我给你做夜宵。”
“不用做了,我这里有肉燕面条,咱们一人吃一碗吧!”
“行。”
顾倾城从存放柜里取出了2碗肉燕面条,两人美美地吃了一顿简单的夜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