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宝走后,杨轩抬手将那封信伸到油灯上,直接点燃了。
当这封信化作灰烬之后,杨轩叹了口气:“看来张老道所说的乱世,是真的要来了。”
如果说张老道的推演没错,那么从结果往回推,杨轩就能猜测到太上皇最终会如何抉择。
此时的太上皇定然也是十分为难,吕承弘是自己儿子,吕承瞻也是,这手心手背都是肉。
若是另立新帝,恐怕吕承弘是活不了多久的,一旦太上皇驾崩,以吕承瞻的性子,估计吕承弘顶多再多活个两三年。
而且就是这两三年之内,吕承弘也必定是被圈禁。
一个曾经当过皇帝的人,对于现任皇帝可是致命的威胁。
所以太上皇不敢,也不忍轻易作出决定。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纠结,太上皇最终没能做出任何决断,然后皇上和雍王之间就越闹越僵,逐渐就发展成水火不容,最终导致雍王起兵造反,然后燕王和四皇子那边也插一脚,天下大乱。
杨轩若是客观理性的分析,这会儿就该劝太上皇立刻做出决断,并且向太上皇表忠心,不论太上皇如何选择,自己都将彻底拥护,届时即便是雍王继位,自己也不会遭到清算。
但是以他的为人,他还是做不出这种事来。
人都是感性的,纯粹理性是不可能的,当初要不是吕承弘支持自己,就凭他的身份地位,赚得越多,死得越快。
你区区一个商贾,凭什么可以染指精盐?凭什么可以跟皇族共享盛发公司的股份?更不用说后来还制造兵器,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禁忌中的禁忌。
换句话来说,要不是吕承弘给自己撑腰,自己这会儿坟头草都有三米高了。
哦,不对,估计自己连坟都不会有。
这就是张老道推演出来的乱世吗?
自己明明已经知道结果,但还是不得不按照这条路去走?
杨轩提笔又重新写了一封信,信上内容基本不变,但是对于太上皇的态度方面,只是简单地一笔带过。
意思还是那个意思,只不过言辞之中并没有那么急迫。
当他准备招呼张君宝去送信的时候,忽然想到自己刚打发张君宝去歇息,于是又把这封信放下了。
还是晚两天再寄吧。
或许过两天,太上皇气消了,又打消了另立新帝的打算呢。
就算太上皇真的打算另立新帝,大不了自己拼死力保吕承弘,自己如今也算是封疆大吏,只等自己手掌甘州大权,手中兵马可达二十多万,便是乱世,也能保全自己以及吕承弘的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