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最终能够获得多大的利润空间,则完全取决于这些大户商人们如何各显神通了。
令人惊叹不已的是,短短十天不到,竟然成功售出了上千万把锄头、五百万把铁犁以及三百万把铁耙!
这些足以换取高达 15 亿斤的水稻作为回报,按照每亩10-15斤是稻种的量,大概可以种植1000-1500万亩田。
每一天,汉江之上都繁忙异常,船只穿梭往来络绎不绝。
它们不仅负责将大量的铁质农具顺流而下运往各地,同时还要承担着将源源不断的粮食运送上来的重任。
更让魏延始料未及的是,这些精明强干的大户们居然还凭借自身广泛的人脉资源,确保了整个粮食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最最令魏延感到惊讶不已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富户竟然将铁质农具远销至豫州、雍州、幽州和青州等北方各州,这完全超出了他原本的预期。
突然间,一个绝妙的主意闪过魏延脑海——他要求这些商人们在销售农具时,顺便向流民们宣传南阳正在实行的分田地政策以及“要吃粮,到南阳”。
起初,魏延计划仅将农具销往朝廷影响力较弱的南方数州,但未曾料到它们也会畅销至北方地区。
这从侧面反映出,当前朝廷对各地的控制力已极度削弱。
所谓的盐铁专营制度,在刺史改为州牧之后,实际上已形同虚设。
而如今,困扰已久的水稻稻种问题终于得到了初步解决。
有了稻种,魏延迫不及待地亲身示范,指导广大农民迅速平整土地、培育秧苗。
耗时一月有余,采用抛秧技术,魏延将官方拥有的共计 1500 余万亩土地全部种植上了水稻。
抵达南阳之后,魏延按每人 10 亩的标准,通过承包制度的方式,将田地分配给由黄巾军转变而来的农民和当地无地农民。
总计有 30 万人分到了 300 万亩田地,也由魏延给他们先行提供稻种,种上了水稻。
眼见着魏延等人已经种下了水稻,那些豪族大户们也纷纷效仿,在自家拥有的 200 余万亩耕地上也种植上水稻。
至此,整个南阳地区总共超过 2000 万亩的水田皆已种满了水稻。
同时,魏延毅然决然地宣布:每年每亩只需缴纳 10 斤粮食作为地租即可,免除一切徭役赋税。
这一决策不仅让百姓们欢呼雀跃、感恩戴德,就连豪族大户也激动不已,更为整个南阳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这是一个从来未有的政策,即使是汉朝开国之初,也只是鼓励垦田,轻徭薄赋,但再轻的徭,也是有的。
而铁质农具,真的是爆卖,一个月来,除了稻种之外,魏延手上还剩了上亿斤粮食。
至于豪族大户,魏延估计他们至少也赚了上亿斤粮食,不过这些大户要的是钱而不是粮食。
在这充满生机与变革的南阳,魏延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着历史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