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着南阳汉中宽阔的官道开通,这一切阻碍都不复存在,汉中也一跃而成了战略要冲之地。
本就是战略要地的南阳,角色地位势必更为吃重。
董卓接受了李儒的建议后,立即命令洛阳官宦百姓马上准备,限定一天之后就启程往长安撤退。
为了避免洛阳的物资和人力为联军所用,撤退之前,更是一把大火烧掉了洛阳,并强迫所有官宦百姓迁往长安而去。
天寒地冻的12月份,几十万人被迫行走在往长安的路上,一路之上,冻饿致死的百姓,无数枕于野。
几天后,当魏延得知董卓放弃京师洛阳,撤向长安,更在撤离前,纵火烧洛阳,把千年古都洛阳烧成一片灰烬,心中一片灰暗,心里默哀道:“又是历史的惯性,历史的力量!“,但依然什么也做不了。
略微幸运的是,随着过去几个月京师洛阳缺粮,很多人已经逃走了,此时被迫从洛阳往长安撤离的民众只有几十万人,而不像历史上那样百多万人。
这些人在路上,不断哀嚎、期盼着他们的魏延魏丞相,如同之前那样从天而降,拯救他们。
但他们注定只能失望,此时的魏延什么也做不了。
对此,魏延也自认为已经做到问心无愧了。
魏延之前任相半年,已经拼尽全力,企图把东汉这艘破船拉出历史的泥潭,眼见就要成功了,至少接近成功了,汉灵帝刘宏却如历史上的那样短命。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中兴之像如烟花般绚烂绽放后就消逝了,东汉这艘船又沉回到泥潭中,走向乱世割据的不归路。
很多次,魏延扪心自问,如果当时割世家的韭菜没那么狠,撸世家的钱粮没那么凶,会不会世家们就不会刺杀皇上刘宏。
答案是否定的。
最近半年,魏延慢慢调查清楚了汉灵帝刘宏被刺的背后凶手,得知这事基本可以断定就是世家和何进联手所为。
而魏延出征西羌路上被董卓背刺,也不是一开始魏延误以为的是皇上刘宏背后指使,而是世家在操弄。
换句话说,世家是要把皇上刘宏和魏延都干掉,而魏延刚好死里逃生而已。
这本质上就是一场权力斗争的最暴烈版本,只要魏延想做事,刘宏想有所作为,就避免不了。
毕竟世家大族中人,谁都预见不到汉灵帝刘宏挂了,会让帝国直接进入大乱世,都认为会像之前那样,换个听话小皇帝,大家权斗得更欢乐而已。
最底层的逻辑或矛盾,则是世家大族已经完成了对土地、权力等资源的掌控,而魏延发展经济,拯救沉船的行为恰恰是要打破这种掌控与垄断。
两者的矛盾不可调和。
对资源垄断的极致追求,是人类本能性追求,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之一。
但在农业社会,受限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资源的最高体现形式就是土地。
所谓三百年的治乱循环,本质上都是土地的垄断和暴力反垄断。
只有到了工业社会,资源的最高体现形式变成了技术,而技术是随时变动的,今天的先进技术到了明天可能就变成了落后的,无法如土地一般,形成长久性的垄断。
或者说,只有技术发展了,生产力发达了,才有可能解决周期性的治乱循环。
抛开这些思绪,魏延回到现实中。
魏延现在烦着呢,为了随军出征的军师人选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