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魏延转向徐晃:“徐晃将军,面对长达上千里的汉江防线,无天险可依,无屏障可守,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兵力调度,成功地稳固了防线,赢得了胜利,其功甚伟。”
至于典韦,魏延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
典韦将军,本作为本相的近身护卫,但因战局需要,挺身而出,独守防线。
汝之勇猛无畏,极大地提振了全军的士气,更让曹操麾下的许褚、夏侯渊等一众猛将望而生畏,硬生生地将敌军阻于防线外。
真乃铁血英雄也!“
停顿了一会,魏延继续说道:“
南阳、汉中保卫战中,无数英才脱颖而出,他们的卓越表现,是我军获得胜利的保障。
对于这些在保卫战中表现尤为突出的将士,本相将不吝重奖,或加官升职,或赐以重赏,以表彰他们的功绩,激励全军将士继续奋勇向前,共创辉煌!”
说到这里,魏延突发奇想,决定借此契机对在这场大战中的将士进行一场盛大的封赏,同时,将团队的架构提升至朝廷级别的层次。
两汉时期,郡县制度和封国制度并存,比如在豫州,就有陈国、沛国,封国内,就是一个个小朝廷,可设立丞相等官职。
魏延深思熟虑后,决定采取一个既彰显大义又避免敏感区的策略:以大汉丞相的名义,对麾下文武百官进行正式的封官授爵。
这一举措巧妙地绕过了自立为王可能引发的雷区,同时极大地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几日后,在南阳宛城,进行了一场盛大的封官仪式。
主席台上,魏延言辞恳切而庄重的宣读:
“吾等身为大汉臣子,自当以国家社稷为重,恪守君臣之道。
今以丞相之威名,对众位同袍的卓越贡献给予应有的认可与表彰,非为个人私欲,实为激励士气,共赴国难。
愿我等同心协力,不负朝廷厚望,不负大汉江山!
兹有嘉令:郭嘉郭奉孝,才智过人,特封为参谋右事;庞统庞士元,谋略深远,擢升为参谋左事。
郭子仪,授知平章右事之职;李信,任知平章左事;蔡邕,兼理知平章中书事,以彰其才。
周仓、徐晃、典韦、赵云、太史慈、黄忠、马超、李守义八人,武艺超群,功勋卓著,特赐大将军之衔,并誉为‘八子良将’,以昭其勇。
另有xxx、xxx等诸位英勇之士,亦因战功显赫,被封为将军,共十三人,合称‘十三太保’,以显其威。
……
愿此封赏,能激励诸君,共赴国难,靖平大乱,再创大汉辉煌!&34;
当南阳盛大的封赏仪式传到长安,董卓等人气的肝疼,破口大骂:“魏延匹夫,竟将吾大汉丞相一职玩出花来,气煞老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