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刘筠溢之事很快便传入了了南书房这边过来,南书房内也是议论纷纷的。
南书房的一些编修和检讨等官员偶尔也会充当一些纠仪的官员,所以知道一些政事也是再容易不过的。
“师弟,这次都察院弹劾刘筠溢你怎么看?”陆铭义跟着贾环问道。
“师兄,我坐着看!”贾环心想这般说的,不过他也知道陆铭义是正经人,倒也不好直接跟着他这么开玩笑。
“师兄,我觉得若是此番属实的话,那自是要狠狠惩治刘筠溢才好呢。
我们既是做这个官,到底也得多做一些为国为民之事才好,单单只为了自己取乐,那真真是枉读了圣贤书。”
“师弟所言在理,不瞒你说,师兄我也是这一般想的……”陆铭义也继续跟着贾环掰扯了起来。
五日后,刘筠溢的罪行也都查清楚了,正兴帝直接判了他一个抄家杀头的罪名。
当然也只杀着刘筠溢一个人而已,其余家眷或遣散或流放的也有。
锦衣军的人也直接在刘筠溢家里抄到了三百多万两银子,这个看来刘筠溢在任职布政使的时候真的没少贪墨。
待查抄完了刘家之后,正兴帝也在为着江南布政使一职的人选而犯愁呢。
毕竟如今刘筠溢这般人在江南那边干了几年竟是贪了这么多,难保下一个人去任职的时候不会多贪。
毕竟江南是大周最富庶之地,油水也是最多的。
所以在任职的人选中,正定帝总是有些犹豫不定的,他是真心怕自己用错了人,然后白白损失着自己的银两呢。
“父皇,您为何而发愁?”梁王到了养心殿来,也瞧见了正定帝一副闷闷不乐的模样儿,不禁发问道。
“朕在愁着如今江南布政使的人选呢,你也知道江南那边被刘筠溢弄得怨声载道的。
朕也在愁着应该派遣谁去充任江南布政使,好为朕解决这些顾虑呢,”正兴帝无奈道。
闻言,梁王当即说道是:“父皇,儿臣想举荐一人为父皇分忧。”
“皇儿且说来,”正兴帝道。
“儿臣所举荐之人便是詹事府少詹士、中议大夫贾环,他素来清正廉洁、爱戴百姓,屡立功勋。
若是让他去江南充任布政使,也定能解决好江南一省民政和财政之事的……”梁王说道。
“阿嚏……”在翰林院的贾环冷不丁打了个喷嚏。
“他打仗还行,着书立就也可以,不过这地方政务他倒是没有接触过太多,恐怕难以胜任呢,”正兴帝也是有些担忧的。
“父皇,依儿臣之见,不妨可让着他试一试,若是不行,可下令斥责一番,或是降下半级,再将他调回京里来便可。
如今他还年轻,到江南去到底也能磨炼他处理地方政务的能力,若是磨炼得当,往后也可为辅国良臣呢,”梁王道。
正兴帝倒是也明白梁王这是在培养着自己的班底呢。
正兴帝觉得贾环的确是个不错的人选,也是该让贾环去多接触一些政务才好。
不然单纯只将他放在南书房里摸鱼,到底也没有个长进的。
想了下,正兴帝也答应道:“好,那朕就依你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