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军,却迟迟不见踪影。情势危急之际,高昌国度之主愈发恐慌,因高昌国度几近沦陷于车迟王国之手。
无可奈何之下,为求生存与一线生机,他唯有携皇族成员,暂别高昌国度,向大明而去,急切恳请大明出兵援助。
毕竟,在他眼中,此乃大明所承诺之事。
数日后,大明皇宫内,朱元璋与朱允熥正品味茗香......
然而,一位身着黑袍的侍从却匆匆前来禀报,称高昌国的王,已从魔爪中逃脱,遁入光明之地,欲求见朱元璋,以寻求庇护与援助。
朱元璋听罢,嘴角扬起一抹冷冽的弧度,目光转向朱允熥。
朱允熥颔首示意,不久,一名年逾半百的王者蹒跚步入皇家藏书阁。
此时的他,如落魄凤凰,再不敢以王者之姿傲视群雄,只得恭敬地向朱元璋行大礼,口中喃喃道:
“光明之主脚下……”
朱元璋凝视着高昌国之王,随即问道:
“高昌之王,何故莅临我光明之地?”
那高昌国之王心中满是怨愤,原以为光明之国会成为他的救星,承诺派遣二十万天军相助,却未曾料想,当他国即将覆灭之际,援军仍杳无音信。但眼下境况危急,他不得不忍气吞声,尽量以谦卑之态回应:
“光明之主,尊贵的光明之子曾许诺派遣二十万神兵,助我对抗邪恶的车迟国,而今我高昌危在旦夕,光明大军却迟迟未至,这是何缘由?”
朱元璋立时将视线转向朱允熥,言道:
“似有此事,你曾有过此等承诺。”
朱允熥应声道:
“诚然,然而我光明之地距尔等遥远,需做万全准备,岂料那车迟国竟如此迅速行动。尚未待我光明大军抵达,尔国已几近覆亡,此事非我所愿。”
高昌国之王闻此言,心中明了,这一切皆是光明之子刻意为之,怒火中烧,但仍尽力保持冷静,言道:
“光明之国,究竟是否愿助我高昌一臂之力?即便筹备大军需时日,也不该拖延至此。若光明之国无意相助,直言便是,无需戏耍我高昌。”
朱允熥面色微沉,冷声道:
“你高昌国,竟敢质疑我光明之地?此事本是你与车迟国之争。尔等却妄图以诡计将我光明之地卷入其中,欲借我光明之手解尔等之危。此等行径,何其卑劣!难道你以为我光明之地易欺?”
高昌国之王被朱允熥一番言辞逼得哑口无言,沉吟片刻,终又开口道:
“虽我高昌确有借力之意,但你光明之地已明确表示愿伸出援手。尔等已触怒车迟国,现却又反悔不出兵,岂不是两面树敌?”
朱允熥轻蔑一笑:
“那又如何?即便触怒,又有何妨?我光明之地从未将车迟国与高昌国视为威胁。承诺援助,只因我们无惧车迟;最终未出兵,只为破尔等阴谋。至于尔等两国之怨,于我光明之地,何足挂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