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司马懿而言,李典这种不被曹丕信任的将军可以当弃子。
周不疑这号不被曹丕信任的少年谋士,一样可以当弃子。
尤其是对于士颂而言,直到现在,他终于知道,曹魏军中,居然还有周不疑这一号人物。
上次击退司马懿的埋伏后,即便是抓到了俘虏,大多也只知道这是曹军高层指挥们布置的战略。
但到了现在,周不疑的名号在曹军内部,算是传开了。
即便是普通的士兵,也知道上次埋伏士颂的谋划,主要就是周不疑给的建议。
“周不疑?”
士颂对这个名字没有什么印象,也难怪,这种被曹操猜忌,根本不让他上台就杀掉的人,若是对三国时代不熟悉,很少有人会知道。
就好像意外陨落的宗门天骄,绝世天才,即便是资质再好,没有在后续的舞台上绽放光芒,确实很难被人记住。
“让暗组的人,先查一查这人吧。”
士颂从马良手中,接过本次突袭的简报,大略看了一下。
这次突袭,比自己想象中的要顺利许多。
看来,只要自己不在战略和战术层面上犯错,自己拿下关中,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各部人马,抓紧时间休息,后面,我们在潼关,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呢。”
士颂有着自己的战略布置和规划。
但司马懿,也有。
当天晚上,徐晃那边传来了新的消息。
一个看起来是好消息,却让士颂浑身不舒服的消息。
徐晃攻下了潼关。
但,司马懿也不在潼关!
潼关这里,同样是外强中干,故布疑阵而已。
本来徐晃带着部队到了潼关,按照士颂的吩咐,就是堵住关隘口子,避免潼关内的曹军出来,然后做好围困准备,等士颂消灭了流窜敌军后,来和他一起攻关。
但徐晃手下,曹魏降将朱灵,却察觉到了潼关的异样。
他告诉徐晃,潼关之上,看似旌旗招展,刀枪严密。但这不符合守城军队的规范。
“若是我守城关,一定不会故意把军队旗号这样摆出来,而且还让这么多军士,穿戴重甲,守在城楼。”
“即便是需要时刻监视我军,需要城楼上有些军士准备,也可以让大多军士休息,我军攻城时,再做反应。”
“现在我大军显然做出围困之状,他们的士兵,依旧在城楼上严阵以待,好似故意展露他们的军力,让我军忌惮。”
话说到这里,徐晃当然明白他的意思。
既然来了潼关,还带着攻城塔,另外还有投石车,攻城弩这些攻城器械,怎么看也可以试一试。
于是,徐晃派出张泉、文休两个少年将军,各自率领三千军队,前去试探,然后又令随军参谋王甫组织弓弩手,使用攻城弩和投石车进行掩护。
结果就这么简简单单一试探,张泉、文休就杀上了潼关城楼。
城墙上的曹军,开始还能抵抗一二,但很快就被攻城弩和投石车给压制了,让出大段大段的空地,让楚军登上城墙。
张泉更是带着人杀入城楼,直接斩关落锁,放下了潼关外的吊桥。文休带着人,顺势占据了城门。
本来徐晃觉得多此一举的陈到部骑兵,抓住机会,就这杀入潼关。
等到徐晃进入潼关内才知道,司马懿和钟繇,早就率领主力部队离开,潼关守军,总共不到千人。
徐晃当时和士颂的感觉一样,丝毫没有多少喜悦,更多的是警觉。
司马懿贼子,一定又在算计什么!
果然,后面消息传来。
司马懿和钟繇带着六七万曹军主力,反攻长安!
虽然郝昭手上只有一万主力战兵配合三四万辅兵,若是堂堂正正守城,即便是司马懿,也不可能轻易攻克长安。
但世界上最坚固的堡垒,破绽永远都在堡垒内部。
士颂进入长安后,心思都在司马懿身上,加上长安城内权贵早就四散而逃,留下来的人基本也都老实。
再加上,仓慈给他们求情作保,说带着他们执行新法。
士颂本想着击退司马懿后,再来好好治理关中,再去对这些人进行筛选甄别,也就没有第一时间对长安城内的世家富商,做些什么,只是让他们好自为之。
结果,司马懿军队一来。
这些人跟着杜挚就反了,他们给楚军的伙食里面下毒,然后又去抢夺西门,放曹军入城。
郝昭眼见长安陷落,觉得自己有负士颂重托,准备死战殉国。
但他拼杀到了最后,却被仓慈带着人马活捉。
不过这次,随着杜挚“反正”的仓慈使了个心眼,他把郝昭关在自家秘室,对外只说郝昭宁死不降,自焚而亡。
至于城内其余楚军将士,他也就爱莫能助了。
“司马老贼,吾誓杀之!”
士颂得到的消息,是郝昭还有四万人马尽墨,司马懿以李典周不疑为饵,调走自己,又以潼关为饵,调走徐晃所部人马。
然后他避实就虚,带着曹军在司隶最后的部队,成功“收复”长安。
不得不说,光从战果上来说,司马懿这招瞒天过海加声东击西,玩得漂亮。
再加上,上一次他奇袭甘宁李严,破西路军。
而后埋伏士颂,也同样造成不小的楚军伤亡。
还有派出去的李典和周不疑,也袭破士颂派去扫荡地方,驻军卢城的部队。
司马懿在京兆尹和右扶风这边,给楚军带来的伤亡,战兵辅兵加起来,恨不得都有小十万人了。
即便是他司马懿把曹魏在关中,还有他带来支援的部队打完了,甚至是把洛阳那边的守军也都调集过来了。
但他确实把士颂打疼了。
后面,即便是士颂拿下关中,只怕也得好好休整一段时间了。
他司马懿,真就为曹魏赢得了战略缓冲的时间。
“楚王,给徐晃发消息吧,我们即刻发兵长安,灭杀司马懿,给郝昭报仇!”军营之中,诸将也是群情激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