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很安静,两人心中各有想法。江火知道,漓江不愿冒着风险去拔除贵族,不愿意去触碰风国的根基,更主要的是漓江没有体会过底层人民的疾苦是怎样的苦。他不
想和江火闹的不好,故意扯开话题。然而江火心里并没有因此放弃,心里的执念不曾动摇。眼前没有机会,漓江也不支持自己,只有改日再与刑部尚书好好商量一下了。既然没有更好的办法,江火只有闭上眼睛,调整个舒服的姿势沉沉睡去。漓江也舒了口气,跟着进入了梦乡。
凌晨时分,漓江和江火一同醒来,龙袍凤袍加身,龙凤呈祥,气势如虹,携手走向高堂之上,龙椅凤座宝相端庄,众臣皆俯首膜拜,如今的江火面对百官进献已经全然没有了退却紧张之色,相反,有一种气势慢慢从她身上散发出来,虽不及漓江那般强大的气势,却也有自己独特,不容反抗的气场。漓江看着她点点头,心想,不愧是我漓江的女人,傲视天下,绝对是有资格和自己一起站在顶端俯瞰天下的女人。
众臣平身之后,漓江威严的声音从高处传来。“朕征战他国久日未归,皇后代朕处理政事,诸位大臣也尽心尽力,朕深感宽慰。今日,诸位爱卿有事便奏,朕虽回朝,有关民生的事情依旧由皇后处理,可有异议?”
众臣齐声道,“皇上圣明,臣等拜服。”
漓江点点头,接着说,“那今日早朝便开始吧。”旁边的内侍监细声喊到,“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此时太子太傅上前禀奏,“启禀陛下,娘娘,近日臣等奉娘娘之名,修撰我朝史书记载,可是唯独缺少一个总理执笔执事之人。修订史书乃是我朝大事,影响至以后的千秋万代,丝毫纰漏出不得。只是目前所得文人虽个个有才,个个出众,可是独独缺一个能掌史之人。臣惶恐,请陛下和皇后娘娘明示。”
漓江和江火相视一
眼,漓江向江火点点头,江火随即发问,“修撰史书确实是国之大事,不得马虎。诸位大人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还是哪位大人愿意担此重任。”
众臣面面相觑,个个面露难色,这时,殿后走出一个人,官服朴素却整洁,一副文人儒雅的姿态,上前恭敬的行礼,“启禀陛下,皇后娘娘,微臣受朝廷俸禄,理应为国家出力,为皇上分忧,为国为百姓谋福祉。微臣不才,却自小熟读史书、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幸得恩师教诲,学有所成,有幸投身朝廷,原为国家尽绵薄之力,请皇上和娘娘给臣一展宏图的机会。”
江火打量着堂下之人问到:“堂下何人?”儒雅的书生回答:“回禀娘娘,微臣是翰林院侍读纳兰千玺。”此时,殿格大学士上前行礼然后说:“启禀陛下、皇后娘娘,据臣所知翰林院侍读纳兰千玺是孔老夫子的得意门生,当届科举时夺得头等状元,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微臣以为堪当此任。”
江火点点头看向漓江问到:“陛下,臣妾觉得这个翰林院侍读堪当此任,陛下如何看法?”
漓江回答到:“既然皇后如此认为,朕自然没有什么异议。纳兰大人,朕便将此众人交付与你,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
纳兰千玺俯身行礼深深的说道:“臣定不负陛下和娘娘的期望,不辱使命。”
翰林院侍读纳兰千玺退下后,漓江问:“众爱卿可还有事启奏?”见无人回答,漓江用眼神示意内事监,内事监细声喊到:“退朝。皇上皇后起驾回宫。”
漓江起身牵过江火,离开朝廷。众大臣高呼:“臣等恭送陛下皇后娘娘,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