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所言所行,皆是为了维护帝国安宁,保全百姓福祉,此乃大义所在,臣何错之有!”
众儒生见状,纷纷附和淳于越,一时间朝堂之上响起了一片嗡嗡之声。
他们或慷慨陈词,或低声议论,皆以儒家之道德为辞,自诩为大义大德的捍卫者。“淳于公所言极是!”有儒生高声说道,“我等身为读书人,岂能见国家陷入危难而不顾”
“长城之役,劳民伤财,实非仁政之举!我等理应为天下苍生请命,上书求罢此役,以保国安民。”
“正是!”又有儒生附和道,“我等儒家弟子,自幼便习读圣贤之书,深知仁义礼智信之道。”
“如今国家有难,百姓遭殃,我等岂能坐视不理必须挺身而出,为民请命,方显我朝之大义大德!”
众儒生你一言我一语,情绪激昂,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他们。
他们的言辞中,充满了对仁义的执着追求和对帝国的深深忧虑……
仿佛在这一刻,他们代表的是天下的民意和道义。
众儒生的声音汇聚成一股洪流,凌驾于朝堂之上。
他们的情绪感染着在场的群臣,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整个朝堂的走向。
嬴政冷眼旁观,心中寒意渐浓,龙颜大怒之下,厉声喝令左右:“取梃杖来,朕要亲自惩治这狂悖之徒!”
扶苏闻言,心中大惊,慌忙离列而出,跪伏于地,叩首恳求:“父皇息怒,儿臣有奏,淳于越虽然言辞激烈,冒犯了父皇天威,但其本心乃是为了国家社稷,一片忠心可昭日月!”
“还请父皇念在他为国为民的份上,从轻发落,以彰显父皇的仁德与宽宏!”
言罢,扶苏抬头望向那帝榻之上,见嬴政脸色阴沉如水,双眸中怒火熊熊,心中不由一紧!
他深知父皇的脾气和威严,知道此刻的求情可能会触怒父皇,但想到淳于越的安危和国家的未来,他毅然再次恳求道:“父皇,淳于越虽然有过,但其才学品德皆为朝中翘楚。”
“儿臣愿以身家性命担保,他日后定会谨言慎行,不再犯上!还请父皇开恩,饶他这一次吧!!”
扶苏的声音中充满了焦急和恳切,眼神中透露出对始皇帝的敬畏和对淳于越的关切。
他知道自己的请求可能会让父皇更加生气,但为了心中的正义和国家的利益,他不得不挺身而出,为淳于越求情。
他的身影在朝堂上显得那么孤独而坚定,仿佛一股清流在浑浊的朝堂中独自前行。
嬴政见状,有些难以置信,身形都不由轻微的颤抖了一下。
他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与失望之色,凝视着扶苏,声音低沉而沙哑:“伱,竟不懂朕心至此!”
“朕,之所以要惩治淳于越,非仅因其冒犯天威,更因其所言所行,实乃误国误民之举!!”
“长城之役,乃我大秦的千秋伟业,岂能因少数人之异议而半途而废”
“你身为朕之亲子,理应明白朕的苦心与大志!!”
“然今日,你却为这等悖逆之人求情,真令朕……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