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故事,我看着……怎么感觉有点儿……有点儿……”
顾北拿过来的是文学剧本,篇幅很长,阮若霖一时半会儿根本看不完,只看了前面几集,突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有点儿像《红楼梦》。”
呃
你还真敢说。
《红楼梦》这部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处于一个什么地位,人尽皆知。
后来写同类型题材小说的人不少,可是,还真没有谁敢大言不惭的说自己的作品像《红楼梦》。
国内外那么多红迷,不怕被人喷啊!
不过……
顾北说的也没错,他这个剧本写的,还真有点儿《红楼梦》的意思,不是文学水平,而是指故事题材。
同样都是将故事集中在一个豪门家族,主要讲述这个家族的兴衰。
只不过格局显然比不上《红楼梦》那么大,上来就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四王八公什么的。
“放心,忘不了,不过,你也得答应我,到时候,在戏里演个角色。”
正说着,出去吃饭的同事们都回来了,张丽那句话,恰好又被老许给听到了。
“真让我演啊”
张丽的话……
刚刚只是随口一说,现在既然立项都八九不离十了,顾北也开始考虑起了故事当中的每一个角色安排。
不过姐妹之间争宠,妻妾之间弄权罢了。
一个能力不突出,还没什么成绩的人,哪能得领导的青睐
“张丽,你怎么没去食堂啊”
毕竟是未来被称作中国电视剧教母的人,阮若霖看剧本的眼光,绝对要比寻常人强得多。
十号
“小顾,你是怎么动古时候内宅里这些阴私手段的”
阮若霖说的某些人,指的显然就是那个老许。
阮若霖也很想继续往下看,但却还是忍住了。
明兰的闺蜜嫣然这个角色就很适合她。
张丽有些犯难。
“行!!不过,领导,我写这个剧本,可不是为了跟……某些人斗气。”
看到白府姥爷丧礼上,白家人夺产的阴谋,被突然出现的顾廷烨戳破,多方联手之下,遵照白府姥爷的遗嘱,全部产业都交到了顾廷烨的手上。
“我还真想过了!”
再有就是……
这个故事和《红楼梦》很像,但是却又和《红楼梦》不同,而且其中的侧重点,在她看来还有点儿……
可他偏偏选中了这部戏,除了确实喜欢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好啊!既然你想过了,那你说说,我只看了前面两集多一点儿,不过,看你这个故事,因为是古装,还是大户人家,光是前期准备,搭建布景,就得不少钱啊!”
可问题是……
“红楼剧组的工作团队。”
“不过,如果真的要拍的,到时候,台里最好还是被联系几个专家,教授一下宋代的礼仪。”
刚刚顾北急匆匆的回来,连句话都没说,又拿着剧本跑了,张丽便猜到了是怎么回事。
当然是明兰,不然的话,何必让她在故事一开场便大出风头。
故事一开始,扬州通判家的大小姐定亲,京城伯爵府的大公子夫妇,代替幼弟前来下聘,本是结两姓之好,可是因为两家各怀心思,宴席前闹出了第一场戏。
“能不能做到”
这才是故事的最大看点。
但《知否》这个故事里,内宅那些事不过是铺垫罢了,真正的爽点在于女主角盛明兰的奋斗史。
“你该不会还打算用红楼的演员吧”
不行,不行,绝对不能让他的剧本立项。
现在中心算是独立运行,只要阮若霖点头就可以了。
阮若霖仔细回忆了一下,还真是如此,电视剧《红楼梦》因为重点刻画的是宝黛钗之间的小儿女情,所以,最终呈现出来的大多都是美好的一面。
预算那是制片人的事。
“小顾,关于这部戏的预算,你考虑过没有”
长枫技不如人,眼瞅着就要输了,一旦输了聘雁,到时候,全家人的脸面可就丢光了。
“怎么样”
这可怎么办
如果真给拍出来,到时候,他可就丢人丢大发了。
阮若霖说着,又微微皱起了眉。
后面的故事,那位与明兰比赛投壶的少年,原来是京城侯府家的少爷,他与盛府大朗长柏相交,却在湖中饮宴的时候,遭逢截杀。
宋代礼教盛行,女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主角盛明兰还怎么搞风搞雨
呃
阮若霖一惊,看着顾北,沉默了好半晌才说道。
扬州通判的庶子长枫,与随同求亲队伍而来的少年起了意气之争,相约比赛投壶,赌注便是伯爵府送来的聘雁。
张丽见顾北回来,连忙起身。
显然,故事进行到这里,将会迎来第一个大的转折。
阮若霖替顾北把后面的话说了。
这算是故事的第二个小高潮。
只看了一个开头,她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
反正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绝对符合中国老百姓的善恶是非观。
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对顾北颐指气使的教训了一通,还跑去找阮若霖告状,结果人家有真才实学。
“领导,用不了那么多。”
“小顾,你觉得把故事的重点放在这方面,观众们会喜欢”
家长里短,观众当然不喜欢。
显然,顾北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只是……
顾北连忙摇头:“演员就算了,形象太经典了,让他们过来演的话,观众容易出戏,不过可以让其中的主演过来客串几个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