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恩!汤大人这话说的在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便宜一些?”
“我北洋兵虽多将广,却也糜耗甚多,百四十九万,一年也要付近七十五万两,压力甚大。”
北洋大臣说着,头偏向一旁,对女婿说道:
“去请李和李大人来一趟,到了先让他在前面等一会儿。”
说完,北洋大臣才又回头看向郑景溪。
郑景溪本想拒绝,听到北洋大臣让人去找李和了,皱着眉头:
“这第二艘应该能降低一些成本,若是北洋再提供一应人员使用设施,如军官床铺桌椅什么的杂物,应是能压到140万两。”
给汤父买一个巡抚才十万两呢,这还是资历不足,一个李和,不能更高了吧?
这让出去的都是利润呀!
“百四十万两?一年七十万……还是高了。”
北洋大臣皱着眉头,郑景溪已经让步了,但都提到让北洋给床铺等设施了,让他以为这个造价确实不能压缩。
毕竟,船政的船一贯便宜,就是因为不挣钱,其中技术和人员成本还自己承担。
北洋大臣被固定思维局限了。
“郑大人,您看这样怎么样……新式装甲钢虽然好,但价格是旧式铁甲钢面甲的十倍?”
北洋大臣看着郑景溪。
郑景溪点点头:
“新式装甲钢又叫表面硬化装甲,虽然贵些,但性能强大,绝对值得。”
北洋大臣一副失落的样子:
“确实犀利,但于我而言并非好事。”
“郑大人,若是将装甲钢换成普通装甲,例如钢面铁甲,造价能便宜多少?”
北洋资产数千万两,但消耗也大,而且内部贪腐严重,钱确实不凑手。
当然,这是北洋,老李自己要给这笔钱,还是给得起的。
“钢面甲?可是……”郑景溪想解释,而北洋大臣直接说了他的理由。
“我知道,防御会削减不少,但200毫米钢面甲,于远东而言,已经足够使用,远东除我以外,也无巨炮,更强也没甚区别。”
“所以……”
北洋大臣看着郑景溪,等着他报价。
其实北洋海军自己是有紧迫感的,能感到东瀛带来的威胁,特别是对自身后勤也非常了解。
1893年至开战,不止一次上书提过购买战舰。
邓正卿明年初回乡探亲,更是直接说出“戚然谓无事则已,(如若有事则)海军(北洋水师)罔济。”
证明他们是知道的,但老李就是没反应,因为朝廷不同意继续拨款购买战舰。
这也是为啥,后来粤水师北上参与海军大阅,扣押了人仅有的两条钢制战舰。
“福安全身装甲千余吨(超过1000),新式装甲每吨100英镑,合450两银子,装甲总价50万两左右。”
“若是换装钢面甲,装甲总价能降低至10万两以下,战船总价100万两左右。”
“不知道这个价格,大人是否接受?”
汤潇逸见郑景溪拿不定主意,明白郑景溪在想什么。
装甲钢和普通装甲的售价差距接近十倍,而成本差距并没有这么高。
船政自造装甲,成本仅仅只有售价的五分之一,这还是因为制造装甲的钢板不能自造,需要进口。
100万两,就是汤潇逸造船的造价,就是防御力降低了40%多。
反正也不亏,继续用装甲钢就是了,反正等这船下水,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
“好!就一百万两!另外,北方水浅,吃水不能超过3丈3尺,不然有触底的风险。”
“分二年支付船价,第一笔款子封印之前拨过去,第二笔款子元月底前拨付。”
“第三笔、四笔,还是如此。郑大人还请见谅,只有这时候,老夫才拿得出钱。”
北洋大臣当即拍板要船。
第一是便宜,铁甲舰还只要一百万,比经来只贵了十几万两白银,火力翻倍,航速更快,装甲覆盖面更广。
经来作为甲带巡洋舰,是有装甲的,但覆盖面太窄,理论上东瀛那一票速射炮是打不穿9.5-5.1英寸装甲的。
当然了,东瀛也有大口径炮,就是数量少。
也许是前后无防护区被打穿导致了进水,进而让装甲带沉入水中,秒变无防护。
第二就是这船是船政造的,这就能避开户部尚书和帝党的反对。
船政自己造船,上报海军衙门报备批示就行,而船造好后,按照惯例,是可以卖给其他舰队的。
北洋也不是真穷,但不能大张旗鼓拿出来用,只能以年底突击用钱,年初经费刚到为借口付钱。
这就在购买和付账中避开了户部尚书和帝党。
户部尚书和北洋大臣有私仇,而北洋大臣又是后党中坚力量。
“那咱们回去就联系材料商,购买钢铁,开工建造。”汤潇逸说着,眼睛频繁的看向大门。
北洋大臣微笑着点点头,然后脑袋又一偏:
“去看看李和到了没有。”
“郑大人,闵海军重建,我北洋定不会袖手旁观,其他方面我们力有未逮,但人员方面,管带李和是个堪用的,就让他去闵海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