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透过殿堂的窗棂洒入,照亮了地面上散落的竹简碎片。
学者们坐在席上,气氛凝重。
昨日的破坏事件,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
“岂有此理!究竟是何人如此大胆,竟敢毁坏圣贤典籍!”孟子怒不可遏,须发皆张。
孔子则面色沉重,手指轻轻抚摸着残破的石碑,眼中满是痛惜。
他缓缓开口:“此等恶行,令人发指!我儒家经典,乃治国安邦之根本,岂容宵小之辈肆意践踏!”
“依我看,此事定是吴起所为!”墨子愤然起身,“他意图阻挠文化复兴,其心可诛!”
“哎,”老子捋了捋胡须,神情淡然,“毁坏典籍,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真正的文化传承,在于人心,而非刻在石头上的文字。”
庄子则摇着羽扇,嘴角带着一丝玩味的笑意:“或许,这正是一个契机,让我们反思,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
各家学者议论纷纷,殿堂内的气氛愈发紧张。
传统派坚持以经典为核心,认为文化复兴的关键在于维护传统的权威;而创新派则主张与时俱进,认为应该打破旧有的框架,开创新的局面。
双方争执不下,互不相让。
孙子静静地听着,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他深知,文化复兴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各家学派共同努力。
而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调和各方矛盾,找到一个共同的方向。
他缓缓起身,环视众人,沉声道:“诸位,今日之事,的确令人痛心。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气馁,更不能互相指责。文化复兴,需要的是团结,而非分裂。”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认为,文化的传承,既要尊重传统,也要勇于创新。我们应该取各家之长,补各家之短,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繁荣的文化盛世。”
孙子条分缕析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他将各家学说的精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勾勒出一个兼具传统与创新的文化复兴框架。
他的话语如春风化雨,逐渐平息了学者们心中的怒火,也让众人看到了希望。
殿堂内的气氛渐渐缓和下来,学者们开始认真思考孙子的提议。
然而,就在此时,孔子缓缓开口:“孙子将军此言差矣……”
孔子捋着胡须,缓缓说道:“孙子将军此言差矣。文化复兴,首重经典。我儒家经典,乃圣贤智慧之结晶,治国安邦之根本。舍本逐末,谈何复兴?”
庄子摇着羽扇,不以为然地笑道:“孔夫子此言,未免太过刻板。时代在变,文化亦需与时俱进。墨守成规,只会故步自封,如何能有发展?”
“道法自然,”老子闭目养神,缓缓说道,“传统与创新,如同阴阳两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孔子和庄子还想再辩,孙子却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他走到殿堂中央,拿起一块残破的竹简,高声道:“诸位,这块竹简,记录的是古代的礼仪。它代表着传统,也承载着历史。但如今,它破碎了。我们该如何对待它?”
他环视众人,目光炯炯:“是将它重新拼凑起来,恢复原样?还是汲取它的精华,创造新的文化?”
众人沉默不语,都在思考孙子的问题。
孙子继续说道:“老夫以为,我们既要尊重传统,也要勇于创新。正如老子先生所言,道法自然。传统是根基,创新是枝叶。只有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孔子身上:“孔夫子,儒家经典固然重要,但时代在变,我们也需要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来引领时代的发展。”
他又看向庄子:“庄子先生,创新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传统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文化的灵魂。”
孙子的话,如醍醐灌顶,让众人茅塞顿开。
他们开始意识到,传统与创新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