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8章 邀言农事(2/2)

当然,除了上诉的作坊之外,还有酿造咸菜的作坊以及正在扩建中的武器作坊。

等到与寇相这边儿对接协调完毕,李平安会立刻扩大生产,到时候又可以解决一大批百姓的就业安置问题。

所以李平安从来不担心自己人吃不饱肚子,也能养活整个龙州,乃至定南州。

如果再给他几个月的时间,李平安甚至有信心,辐射周边儿更多的州县。

可老天爷不给他时间。

这干旱连绵的时间太久了,朝廷又在不断地加税,到时候百姓可怎么活?

而且即便是丰收年岁,天下可以生产出来的粮食也是有定数的。

随着前朝和大康两代王朝,都无法解决世家的问题,大量的土地集中在他们手里,同时通过科举,又诞生了大量的寒门官员,他们也会肆无忌惮地并购土地。

李平安可以发展工业,可以通过铸造假币,去汲取南越的养分,通过各种办法,养活就近的百姓,可天下其他地方的百姓怎么办?

最根本的办法,其实还在于打击地主豪强,阻止土地兼并,同时大力发展农业。

说到底,大康是个农业国。

打击地主豪强,乃至世家,李平安自己能做的其实非常有限。

别说是李平安,就连眼前的这位寇相,以及朝堂上的圣人,想要做也是千难万难的。

王朝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毛病,基本上无法协调。

这个时候,要么开拓外面的利益,要么就改革。

但其实还有一条路线,那就是大肆提升农业技术,寻找新的高产作物。

比如说,某个来自辽东大地的王朝,土豆和红薯的推广,就给他们续命不少。

李平安其实很早就想到过红薯和土豆。

可随即李平安又放弃了。

他与魏尚合伙做生意,其实已经涉及海上贸易,但这寻找土豆和红薯的道路也非常的艰难。

不过李平安在前世,也在乡下生活过,对农事并不算陌生。

虽然无法跟袁神这样的大佬相比,但对于大康来说,也算是比较超前的技术。

目前大康的耕种技术,在李平安看来是极其落后的。

很多地方,尤其是刚刚开发的区域,还在使用刀耕火种。

所谓刀耕火种,其实就是砍伐森林,粉碎草木,然后用他们的灰作为肥料,进行播种。

他曾经起眼看见过,很多百姓播种的时候,甚至不会翻地,只是用棍子在地上插个窟窿,然后把种子扔进去。

这种原始而落后,极尽后世的小黑人,产量怎么可能提高。

根据听风统计的数据,大康的水稻产量最高者,不超过二百斤,而小麦更惨,基本上每亩只有一百五十斤左右。

而且还要风调雨顺才行。

当然,也不是说,百姓不知道翻地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而是很多老百姓家里根本没有牲口。

只能靠自己一双手辛勤地劳作。

在加上这年头战乱不断,疾病奇多,很多家庭的男丁也不算多,经常会出现农夫上阵干农活的事情。

指望着一群老弱妇孺干活,恐怕等到农时过去,也翻不了几亩地。

所以很多人家,往往会采取最粗糙的耕种方式。

李平安很久之前,就考虑过,将后世的生产方式传播给百姓。

然而定南州这边儿山地多,很多百姓把土地都荒废了,而且前一段时间,主要考虑是水源问题,所以就逐渐耽搁了。

现在寇相问起,又有能力改变这些,李平安便准备陪他聊一聊。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平安也算是个读书人,怎么会不去研究呢。莫说是平安,便是其他的读书人,大抵也是看过一些农书的。”李平安回答道。

“那你可有什么结果?”寇相追问道。

“这个......”李平安犹豫了一下,说道,“小子的想法一项比较异想天开,比较激进,乃属于离经叛道之言,不知道该不该说出来.....”

寇相绝对称得上心思灵巧,听李平安这么一说,就知道他十有八九又要发表什么队朝廷不满的言论。

但是农事对于大康来说,太过于重要。

重要到即便是李平安说了对朝廷不尊重的话,他也想听一听的地步。

想到此处,寇相将身边儿的护卫全都赶了出去,就连李福都让他去外面候着。

屋内只剩下,李平安、寇相、尉迟常、李云、李纯几人。

“平安,现在这里没有外人了,你想说什么,只管畅所欲言,那怕你骂当今圣上是昏君,骂老夫是迂腐愚蠢之辈,也无碍。”

寇相说完,不顾老迈的身躯,也不去想自己与李平安身份的差距,对着李平安行礼,“忘李刺史,能够以天下为重,合盘相告。”

“平安贤弟,你有什么话,就直接说罢。寇相与那些只知道争权夺利的相公不一样,他真的是想给大康留下些什么。”尉迟常鼓励道,“而且你现在也是一州之地的刺史,可以谈论国事了。”

说着,尉迟常担心李平安畏惧皇权,先打了个样,“寇爷爷,说实话,陛下就是个实打实的昏君,先不说这在荒年,一直加税,欺负老百姓,就单说我剿灭洞庭湖的反叛,竟然断绝我的军粮补给,这不是昏庸是什么?”

“好即便是,朝廷的粮饷不够,我尉迟常自筹总可以了吧?你又找了一堆废物,来跟着凑热闹做什么?”

“不知道那些废物养尊处优,没有本事么?难道搞制衡,等到胜券在握再搞不行吗?党政就那么重要吗?”

“本来,洞庭湖的战事,都快要结束了。可他们这么一搞,又得从头再来,最后受苦的还是百姓,还是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普通兵士。”

“这么搞下去,不仅仅是损失国家的元气,也是让百姓跟他离心离德,也难怪百姓要反他。”

尉迟常一开炮,就根本停不下来。

寇相也叹息着摇头,没有辩解。

也没有办法辩解。

因为这件事情,寇相对皇帝也非常不满。

其实说起来,皇帝这一手平衡之术,玩得莫名其妙。

尉迟常又不是拥兵数万的人,何至于派人制衡他?

先让他打完胜仗不好吗?

圣人下旨之前,圣人还在他们的劝说下,偏向于集中物资,先解决洞庭湖一带的战事。

可偏偏那些世家不知道私底下跟他说了什么,就让圣人改变了心思。

听起来很魔幻,但事实就是这么扯淡。

人家都是君无戏言,而今上却做到了朝令夕改,说话当放屁。

这也是大康的一大弊端。

那就是皇权高度集中,很多影响天下的政令,都是皇帝一拍脑袋做出来的结果。

当初打天下的时候,皇帝搞一言堂,很正常。

毕竟那个时候都是明君,雄主,他们的意见往往高瞻远瞩,很多臣子都不理解。

所以需要将权利集中起来做大事。

可如今就不一样了,皇帝跟先主完全没有办法比不说,而且还耳根子软,这导致他在做错事情这方面一路奔驰,大康也迅速衰败下来。

“老夫知道,前些日子因为火箭的问题,你小子对老夫有所芥蒂,现在老夫向你保证,我是真心求教,绝对不会利用宰相身份,逼迫你做任何事情。”

寇相通过这段时间与李平安的相处,对李平安越发的了解。

知道他喜欢直来直去的谈话方式,便直接说道,“你只管说,怎么说都可以。”

@笔下文学 . www.s6088.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