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8章 多多夸奖(2/2)

我想到身边一些内向的朋友,便向大师请教:“大师,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人,他们不太擅长表达夸奖,有没有什么好的策略呢?”

大师微微颔首:“对于内向者,夸奖可以低调而自然。首先,行动有时可以代替语言。一个肯定的点头、微笑,或者事后发消息‘今天的建议对我很有启发’,这些方式都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认可,又不会让内向者感到太大的压力。”

“还有吗?”我追问道。

大师继续说:“间接赞美也是个好办法。你可以向第三方表达认可,比如对领导说‘小李帮我解决了技术难题,思路很清晰’,当这些话传到小李耳中时,他也会很开心。另外,书面表达也是不错的选择。不善口头表达的人,可通过便签、邮件传递赞赏,减少当面的压力。”

文化差异与性格适配

我又想到文化和性格的因素,便问大师:“大师,不同文化背景和性格的人,对于夸奖的接受程度是不是也不一样呢?”

大师缓缓说道:“是的,在集体主义文化中,要避免突出个人。比如一个项目成功了,用‘团队协作让项目成功’代替单独夸某一人,这样更符合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对于含蓄型人格的人,夸奖要符合他们的接受度。用‘这个设计细节处理得很巧妙’代替‘你是天才’,会让他们更舒服。同时,要注意观察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对夸奖显得不自在,下次可调整为更低调的方式。”

避免“过度夸奖”的反效果

我接着问:“大师,我听说过度夸奖也会有反效果,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师耐心解释道:“过度夸奖确实会带来问题。首先,要平衡正负面反馈。可以先肯定再建议,如‘内容很全面,如果加上案例分析会更直观’,这样既让对方知道你认可他的成果,又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其次,要拒绝捧杀。不要因为讨好而夸大,比如将同事的小贡献说成‘拯救了项目’,这样的过度夸奖易引发质疑,也不利于对方正确认识自己。最后,夸奖要匹配关系亲密度。对不熟的人夸奖外表可能冒犯,转而称赞专业能力更稳妥。”

实践小技巧与总结

我认真记录着大师的话,然后问道:“大师,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实践小技巧,能帮助我更好地运用这些原则呢?”

大师微笑着说:“当然有。你可以设定一个‘每日一夸’的提醒,每天至少真诚赞美一人,培养夸奖的习惯。还可以观察周围人,记录下他们的3个优点,作为夸奖的素材库。另外,当你忍不住对比时,先问自己‘这个对比有必要吗?是否有助于对方进步?’通过自我反思,避免不恰当的对比。”

我站起身来,向大师深深鞠躬:“感谢大师的教诲,我一定好好实践,让自己的人际交往更加和谐。”

大师点点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夸奖的目的是让对方感受到价值,而非满足自我表达欲;对比往往源于评判心态,转化为对个体的关注更能促进积极关系。通过不断练习,这些技巧会逐渐融入你的沟通习惯,让你的人际互动更温暖高效。”

告别大师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满是收获。我知道,要真正掌握这些人际交往的艺术,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但我相信,在大师的指导下,我一定能在人际交往中做得更好。

@笔下文学 . www.s6088.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