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2章 。炫耀(1/2)

小李满脸苦恼地走进了心理专家陈教授的办公室,还没坐下就迫不及待地说道:“陈教授,我最近真的烦死了!我发现自己特别爱炫耀,不管跟谁聊天,三句话不离自己买了什么好东西、赚了多少钱,事后我又特别后悔,您快帮帮我吧。”

陈教授微笑着示意小李坐下,温和地说:“你能意识到自己的炫耀倾向并希望改变,这本身就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别着急,咱们一步步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从认知层面去理解你炫耀背后的心理需求。这里我给你介绍一个‘洋葱模型’,以后每次你想炫耀的时候,就尝试连续问自己3个问题。比如说,当你想说‘我想让别人知道我有钱’的时候,这只是表层需求。你得继续深挖,问问自己深层需求是什么,可能是‘我需要被认可、害怕被忽视或者想获得安全感’。然后再追溯根源,思考是不是在成长过程中只有物质优秀才会被关注。”

小李若有所思,点了点头:“您这么一说,我好像有点明白了。我小时候,只要考了好成绩或者得了奖,父母就会给我买好多礼物,不停地夸我。是不是从那时候起,我就觉得只有通过物质表现才能得到认可啊?”

陈教授肯定地说:“很有可能。这种成长经历会在我们心里种下一种观念,让我们在长大后不自觉地通过炫耀物质来寻求他人的认可。除了剖析动机,我们还要建立多元价值坐标系。你可以制作一个‘自我价值九宫格’,除了财富这一维度,再列出8个价值维度,比如专业能力、人际关系、健康管理、知识储备、情绪智慧、艺术修养、公益贡献、生活情趣,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再补充一个。然后每周记录一项财富以外的成长,慢慢地稀释对金钱的单一依赖。”

小李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这个方法听起来很有意思,我回去就试试。那在行为方面,我该怎么做才能改掉爱炫耀的毛病呢?”

陈教授接着说:“行为训练也很关键。首先,你要设置一个‘对话能量守恒’原则。每次对话的时候,你就在心里默念,对方分享3个话题后,你才能分享1个相关经历。你还可以用手机录音复盘对话,统计自己‘炫耀性发言’的比例,然后逐步把这个比例压缩到10%以下。”

小李皱了皱眉头:“这有点难啊,我怕我控制不住自己。”

陈教授鼓励道:“一开始是会有点困难,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做到。另外,你还可以启动‘价值转换’话术。当你忍不住要炫耀的时候,立即转换表达方式。比如资源型的,你可以说‘最近发现个不错的理财渠道,需要的话可以分享给你’;经验型的,就说‘其实财富管理挺需要学习的,我也在持续摸索中’;共情型的,你可以问‘你们在投资方面有什么心得吗?’这样既能避免炫耀,又能促进交流。”

小李眼睛一亮:“这个好,这样说感觉自然多了,也不会让人觉得我在显摆。还有其他方法吗?”

陈教授笑着说:“你还可以设计一些‘防炫耀’物理提示。比如佩戴一个特殊手环,或者把手机屏保设置成提醒语,像‘真正的贵族从不炫耀马车,他们只在意车辙印的方向’。这样在你想要抬手展示名表或者掏手机展示消费记录的时候,就能形成条件反射,及时制止自己。”

小李一边记录一边点头:“这些方法都很实用,我感觉有信心改变了。不过,我听说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没有什么更进阶的心法,能帮我构建一个持久改变的系统呢?”

陈教授赞许地看了小李一眼:“你想得很长远。我们可以启动一个‘成就银行’计划。建立两本账,一本是显性账户,记录物质消费,比如新购奢侈品;另一本是隐性账户,记录认知提升,比如读完某本书的启发。每月对比两者投入的时间比,然后逐步调整到1:3。这样你就能更加注重自身内在的成长。”

小李认真地问:“那具体怎么调整时间比呢?”

陈教授解释道:“比如说,这个月你花在购买奢侈品上的时间是30个小时,花在读书学习上的时间是10个小时,那下个月你就有意识地减少购买奢侈品的时间,增加读书学习的时间,朝着1:3的目标努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下文学 . www.s6088.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