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皇宫。
宋忠快步上前,跪地禀报道:“陛下,城外养病的太上皇有个请求,他希望能与朱允炆见上一面,说上几句话。”
此言一出,原本还有些嗡嗡议论声的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
空气变得异常凝重,每一个大臣都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赵谦站在朝臣前列,原本微微扬起的下巴瞬间低垂,眼神也变得躲闪起来,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黄观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朱允炆曾经的所作所为他历历在目,如今太上皇提出这样的请求,让他不知该如何应对,只能沉默着,等待陛下的决断。
解缙则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夏元吉深知此事的敏感性,他不敢轻易发表意见,只能屏住呼吸,等待局势的发展。
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三人相互对视了一眼,眼神中都带着一丝紧张。
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也都没了主意。
朝堂上一片寂静,大臣们都在等待着朱允熥的反应。
朱允熥坐在龙椅上,表情平静,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思索。
良久,朱允熥缓缓抬起手,摆了摆,“罢了,让他去见一见皇爷爷。”
“待他见过皇爷爷后,再把他绑回城头。”
随后,朱允熥下令安排朱允炆去见朱元璋。
几名侍卫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便将朱允炆带到了朝堂之上。
“朱允炆,皇爷爷想见你,你去吧。”
朱允炆原本低垂着头,听到朱允熥说让他去见皇爷爷,猛地抬起头,眼神中满是惊愕与不可置信。
他呆呆地站在原地,嘴巴微微张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发不出声音。
过了好一会儿,朱允炆的眼眶渐渐泛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紧接着,夺眶而出。
他双手捂住脸,身体微微颤抖。
“皇爷爷……竟然还想着我……”
朱允炆泣不成声。
哭了好一会儿,朱允炆渐渐止住了哭声。
他用衣袖擦了擦脸上的泪水,一言不发地转身,跟着侍卫一起离开朝堂。
当他走到门口时,脚步突然停了下来。
他犹豫了片刻,缓缓转过身,看着坐在龙椅上的朱允熥。
“谢谢……”
这两个字,包含了他此刻所有的情感。
朱允炆站起身来,再次看了朱允熥一眼,然后转身大步走出了朝堂。
在前往金陵城外的路上,朱允炆坐在马车里,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景色。
曾经繁华的街道,如今在他眼中却显得有些陌生。
马车在颠簸中前行,朱允炆的思绪也越飘越远。
他不知道见到皇爷爷后该说些什么,是忏悔自己的过错,还是诉说这些日子的思念。
但他知道,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见到皇爷爷了。
他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好好地和皇爷爷告别。
当朱允炆踏入朱元璋养病的居所,屋内弥漫着淡淡的药香。
朱元璋正半靠在榻上,虽面容憔悴,但眼神中仍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朱允炆脚步有些踉跄,走到榻前,扑通一声跪下,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他双手伏地,声音颤抖着说道:“皇爷爷……孙儿不孝!”
朱元璋伸出那干枯却依然有力的手,轻轻摸了摸朱允炆的头,说道:“允炆啊,来了就好。”
那声音虽微弱,却满是慈爱。
朱允炆抬起头,看着朱元璋,哽咽着说:“皇爷爷,您瘦了,孙儿心疼。”
朱元璋笑了笑,说道:“人老了,自然就瘦了。”
“你这些日子,过得可好?”
朱允炆鼻子一酸,说道:“皇爷爷,孙儿过得不好。”
“这些日子,孙儿每日都在反思自己的过错,后悔自己做了那么多糊涂事。”
他低下头,满脸的悔恨。
朱元璋叹了口气,说道:“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人都会犯错,只要能知错就改,就还是好孩子。”
他轻轻拍了拍朱允炆的手,给予他安慰。
朱允炆抬起头,眼中满是感激,说道:“皇爷爷,孙儿记住了。”
“您一直教导孙儿要做个好人,孙儿却没做到。”
“以后,孙儿一定听您的话。”
朱元璋听完朱允炆的话,浑浊的双眼微微眯起,脸上浮现出一抹复杂的神情,最终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允熥会如何处置允炆,对此,他不会干涉,毕竟允炆做的事情实在是不对。
窗外,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朱允炆看着朱元璋疲惫却满足的神情,心中满是不舍。
但他知道,分别的时刻还是到了。
“皇爷爷,孙儿该走了。”
“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孙儿盼着您能快快好起来。”
朱允炆站起身来,眼中闪烁着泪光,声音也有些哽咽。
朱元璋看着他,点了点头。
朱允炆一步一步地走出屋子,每走一步,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他回头望去,看到朱元璋还坐在屋内,正静静地看着他。
在屋外等候的侍卫走上前来,将朱允炆重新绑了起来。
朱允炆没有反抗,只是默默地跟着他们走。
回到金陵城头,朱允炆被重新绑在原来的位置上。
城墙上的风很大,吹得他的衣衫猎猎作响。
他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皇宫,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无法改变,但这次与皇爷爷的见面,却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和亲情。
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三人被紧紧绑在一旁。
他们的手脚早已被冻得麻木,身体也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当听闻朱允炆被允许去见朱元璋时,三人眼中瞬间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但是看到朱允炆这个沉默不语的样子,心中“咯噔”一下子。
方孝孺的心猛地一沉,他看着朱允炆,试探性地问道:“见到太上皇,情况如何?”
朱允炆缓缓抬起头,看了他们一眼,眼中满是无奈和悲凉。
他张了张嘴,却没有说出话来,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
齐泰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的身体开始微微颤抖,声音也变得哽咽:“难道……难道没有转机了吗?”
黄子澄的眼中闪过一丝绝望,他瘫坐在地上,喃喃自语道:“完了,一切都完了。”
方孝孺虽然表面上还保持着镇定,但他紧握的拳头却出卖了他内心的紧张。
他长叹一口气,说道:“看来,太上皇也无法改变陛下的决定。”
“我们犯下的过错太重,如今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了。”
一时间,四人陷入了沉默。
……
金陵皇宫内,华灯初上。
朱允熥端坐在主位。
下方,赵谦、黄观、解缙、夏元吉、杨士奇、杨溥和杨荣等人分列两旁,气氛严肃而紧张。
“诸位爱卿,如今西北战事正酣,蒋忠将军在前线奋勇杀敌,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但帖木儿帝国势力庞大,蒋将军后续作战必然会面临诸多困难。”
“朕今日召你们前来,便是要商议派兵、调配物资增援西北之事。”
赵谦率先出列,拱手说道:“陛下,蒋将军在西北战场表现英勇,我军虽初战告捷。”
“但帖木儿帝国地域广袤,兵力众多,若要彻底将其击败,增派兵力和物资是当务之急。”
“依臣之见,可从周边卫所抽调精兵三万,携带充足的粮草、弹药和器械前往西北。”
黄观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赵大人所言极是。”
“不过,调兵遣将需谨慎行事,周边卫所也要保留一定的兵力以防不测。”
“同时,物资的运输至关重要,要确保道路畅通,避免在途中出现延误或损失。”
解缙摸着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除了兵力和物资,还应派遣一些熟悉西北地形和气候的将领前往协助蒋将军。”
“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或许能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让我军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夏元吉站出来,神情忧虑地说:“诸位大人所言都有道理。”
“但增派兵力和物资意味着巨大的财政支出,如今国库虽有一定的储备,但也需精打细算。”
“臣建议在调配物资时,优先保障急需的武器装备和粮草,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杨士奇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陛下,我们还需考虑到帖木儿帝国可能会采取的反击措施。”
“在增兵的同时,要加强情报收集,了解敌军的动向和部署,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杨溥和杨荣也纷纷发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