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都是老战友了。你们有什么发财的路子,瞒着谁也不该瞒着我丁伟吧?”
李云龙和孔捷对视了一眼,随后由李云龙说道。
“老丁,要是有什么缴获的路子,确实不应该瞒着你的,可这件事情我没办法说出来,这件事情涉及机密,而且是由副总指挥和师长亲口下的封口令。”
听到李云龙这么一说,丁伟眉头皱的更紧了,他始终没想明白这里面到底是有什么机密的。
孔捷见丁伟这副模样,于是对丁伟说道:“老丁,这件事咱们讨论就到此为止吧,我是独立团原来的团长,上个月刚从独立团调离,有些事情,确实是像老李说的那样,没办法说出来。”
“好吧,既然涉及机密,那咱们就不说了。不过我最后说一句,老李,你这我可真的是羡慕了,用了这么多弹药,居然还没被责问?”
事实上,丁伟说的这点确实是没问题的,八路军里如果使用了大量的弹药,最后即便是战果还不错,也会被总指挥部训斥的。
八路军在华北的敌后作战,最终被迫开始讲究作战收益。
这个作战收益,可不是什么战斗人员损失对比,而是弹药使用和缴获的比值。
如果缴获太低,对于八路军来说,即便这仗胜了,也是败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八路军后勤保障能力几乎为0,再加上后方果府对根据地和边区的封锁,使得边区很难开展军工作业,也就很难自给自足生产枪械弹药。
子弹是复装的,手榴弹里面装的是黑火药,制作枪械,是用机床一点点手工车出来的。
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八路军的后勤能力,无法保障战斗消耗。
这也使得八路军对于各部队战斗过程中,有一个无可奈何的要求,就是不能浪费弹药。
八路军在1937年东渡黄河,加入抗战后的半年里,消耗各类型子弹大概是120万发,而缴获的数量则是不足40万发子弹。
而在1940年一整年中,消耗弹药大概是三百万发,但战斗缴获则是只有可怜的三十万子弹。消耗和缴获比例是十比一。
如果不是李繁星支援了子弹,八路军这种弹药使用量,早就没子弹了。
在1938年和1939年的时候,八路军的缴获还尚且能够大于消耗,可是和八路军打了一段时间的交道之后,鬼子就学聪明了。
在1940年以前,鬼子如果出动兵力,都会按照标准配置武装士兵。
这里所谓的标准配置,指的是弹药的携带量。
以鬼子标准步兵配置为例,每名步兵都会随身携带两个前装填弹药盒和一个后装填弹药盒,前两个盒子内的子弹总量为六十发,而后一个弹药盒内也携带六十发子弹。
所以,一个标准配置下,每个普通的鬼子士兵会携带120发子弹。
可是,在发现八路军会缴获自己的军火装备之后,鬼子也开始学聪明了。
首先是步兵的弹药携带量,在执行可能会被八路军缴获弹药的任务时,从120发子弹改为携带90发。
同时,对于发射完的弹壳,鬼子也开始要求收集回来,这也就断绝了八路军复装子弹的一个重要来源。
最后则是对己方火炮看管的绝对严格措施。
鬼子不仅携带的火炮弹药数量少,而且在面临火炮有可能会被缴获的时候,通常在这之前会将弹药消耗一空,即便是没有被消耗掉的弹药,也会尽可能将其摧毁,同时还会将火炮一起摧毁。
这也就造成了当前的局面。
李云龙在听到丁伟的话之后,略微思索了一会,随后便开口对丁伟说道。
“老丁,咱们也是多年老战友了,而且你那个新一团,还是我以前的老部下,我要是一毛不拔那也太过于不讲情面了。
这样吧,在南下咱们三个团分别的时候,我给你匀个两万发子弹,老孔这边我也给你分两万发子弹,然后,这次我们缴获了不少鬼子的歪把子和九二式重机枪。
独立团现在正在统一装备,所以,正在考虑把鬼子的三八大盖和机枪都踢出去,我把里面准备淘汰下来的十几挺轻机枪和三挺九二式重机枪都分给你们吧。”
李云龙说完之后,丁伟上下打量了一番李云龙,随后说道:“老李,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你小子,居然会主动把家底掏出来?”
丁伟是知道李云龙的性格的,想要从李云龙手上捞点油水出来,那可不太容易。
但孔捷就没有那么多想法了,而是直接说道:“那就一言为定,我可不会跟老李你在这方面客气的。”
孔捷在独立团的时候,弹药消耗的问题都被李繁星解决了。而现在到了新二团,又过回了那种紧巴巴的日子。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了这种作战模式的孔捷在新二团这边可没少憋屈过。
所以孔捷刚开始的目的其实也有想要再看下能不能从李云龙这里打打秋风,给自己补充一点弹药的。
这点孔捷还是有点把握的。
即便是实在不行,孔捷觉得找李繁星也不是可以的,毕竟李繁星的性格孔捷也是知道的,只要自己开口,李繁星还是能想办法满足自己的,只不过孔捷觉得没有必要这样。
只不过任凭此刻的三人如何想,都没想到李繁星在看到铁三角聚合之后,就忍不住给孔捷和丁伟也准备了一份礼物。
这是一份五百积分价值的礼物。
李繁星准备用五百积分兑换一百杆中正式步枪,十挺捷克式机枪,总计十万发七九尖弹、三万发三八式步枪的6.5毫米有坂步枪弹。3门60毫米迫击炮,和总计一百发迫击炮炮弹。
毕竟丁伟和孔捷是《亮剑》世界的两个重量级配角。
而且,从情感上来讲,孔捷和李繁星共事了半年,是李繁星在这个世界为数不多的熟人之一。
至于新一团,那就更简单了,李繁星和丁伟是不熟,但李繁星在新一团也待了四个月,对老部队的那些战士们也有感情,所以才会作出这些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