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的碉堡和炮楼一般也就是分队级别,也就是十三个鬼子和一个排的伪军守卫。
一些中型据点,能有一个小队,一般是五十四人的编制,外加上一个连或者更少的伪军。
而与之对应的,独立团一个排总编制人数是五十二人。
其中,一个排目前的标准武器配置是二十七杆五六式冲锋枪、三杆毛瑟狙击步枪、六挺五六式轻机枪、三具五六式火箭筒。
独立团的一个步兵连则是有总计二百二十人,每连额外配有一挺重机枪和两门迫击炮。
这样的兵力和火力,对鬼子来说是碾压的,更别提还有此时对鬼子碉堡、炮楼极具威胁性的五六式火箭筒了。
对于五六式火箭筒,目前的鬼子这边还是没什么好的办法应对。
其实自从李繁星能够从系统这边兑换‘封存的五六式火箭筒’,八路军使用五六式火箭筒以来,鬼子就已经注意到了。
整个华北许多的碉堡炮楼被端掉,而且都是被一种奇怪的火炮端掉的。
鬼子这边经过收集了好几场战斗经过和目击者的描述之后,总结出了五六式火箭筒的大概情况。
一种直射火炮;火炮飞行速度很慢,不超过百米每秒;火炮距离极短,仅有200米不到;火炮威力不算太大,但也不小,对砖石结构的碉堡炮楼有极大的摧毁能力。
基于这几点,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针对性地向整个华北地区的所有鬼子发布了应对方案。
首先是碉堡炮楼需要确保周围一公里以内的视线空旷,必须保证能够监视周围三百米以内的所有角落和地区。
其次是再征调民夫,在碉堡和炮楼附近挖出一道道的壕沟,在壕沟内布置陷阱,在壕沟外布置铁丝网等。
但是这些手段从目前来说,基本都没什么用。
虽然碉堡炮楼周围一公里以内要保持实现空旷,但是,八路军多半是夜间去端据点。
在夜间,鬼子唯一的依仗就是探照灯,但探照灯亮起来就很容易就被八路军神枪手打碎。
其次是壕沟和铁丝网。壕沟里布置陷阱,最好的当然是各种反步兵地雷。
但是,鬼子哪来这么多的资源,最多也就是布置一些竹刺陷阱之类的,但是这些陷阱很容易就被探出来。
至于铁丝网之类的,那更是缺乏物资的八路军的大爱。
甚至于晋察冀有一个地方的大型据点,在周围地区放了不少的铁丝网,但每天晚上周围的八路军基本都会到访,然后打碎探照灯之后,直接把铁丝网剪断然后带走。
鬼子第二天发现之后都会及时重新缠绕新的铁丝网,但很快就又被八路军给拿走了。
反复几次之后,鬼子就不再去缠绕铁丝网了。
这种局面,在1941年前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目前,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
这其中,最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八路军变强了。
八路军能够被鬼子以砖石结构的碉堡炮楼欺负,本质原因是八路军缺少弹药和直射火炮。
但是现在的八路军已经补足了这两个短板,鬼子想要再以这种碉堡炮楼来继续完成华北的占领,当然是没有什么可能了。
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1941年10月初,独立团在滨海根据地按照李云龙的命令,分兵对滨海根据地周围的鬼子据点发起了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