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指挥部兼第一二九师师部认为,目前对潞城展开攻击的时机已经成熟,应当对敌第36师团发动进攻,进而将日军势力赶出晋东南地区,将晋东南地区建设为最为核心的根据地,进而支援晋西北、晋察冀、鲁地抗日根据地。
此战,预计动员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之第一二〇师二十二个团,共三万五千余人;
动员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共四十个团,共计六万五千余人。
动员鲁地抗日根据地共二十个团,共计三万五千余人。
同时,动员上述三个根据地中所有的兵力,用于可能需要的拦截敌军援军的行动。
太行、太岳根据地目前共有九十六个团,共计十六万七千余人,同时有地方民兵、游击队等,共计十万三千人。
我们对在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内驻扎的敌第36师团的歼灭行动有能力基础。
同时,李繁星也已经表明,在本次行动后,其可再提供73个手榴弹仓库情报的价值。
我认为同日军作战,有利于增强李繁星的情报提供能力。
此事希望组织上慎重考虑。
本次获得之情报当中的坦克,我部已经得见,就其性能而言,极其先进。
该型号坦克名为59-2式坦克,目前可确定的是,该型号坦克价值为五分之一个手榴弹仓库。
59-2式坦克在其炮塔两侧,有一明显图标。
其图标内容为,有一红色五角星,五角星内用黄色颜料写‘八一’二字,其中似乎蕴含深意。
另外,该型号坦克根据装甲兵学校毕业学员董振宇的说明,其内部按钮标注使用的文字为汉字。
……”
在和第一二九师师长也商议了这件事之后,副总指挥以八路军总部兼第一二九师师部的名义,向延安方面发出了一封电报。
延安方面回复这封电报的速度也很快,在电报发出之后的三个小时之后,另外一封电报便回到了八路军总部这边。
不过这封电报只回答了一个问题。
在里面,延安方面回复道。
“就标识一事,组织上已悉知。
空军学校有一名为歼教五的教练机,其机身上同样有一红星,内同样写有黄色的‘八一’二字。
此事不必继续深入调查,至于对晋东南之计划,组织上已经开始讨论,结果会第一时间同步。”
…………………………
视线来到北平。
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内,冈村宁次的脸上是满脸的不敢置信。
在他面前,站着的是华北方面军直属战斗机第二中队的中队长贺川正南少佐以及华北方面军直属轰炸机第一中队的中队长藤井悠人少佐。
这次,战车第17联队被八路军歼灭的事情让冈村宁次大为恼火。
在这个关键节点上,第1军搞出了这么一件事,这让他对岩松义雄十分失望。
要知道,两个月前开始的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就快要结束了。
虽然这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对于华北方面军来说,执行的很失败,但是现实是现实,战报是战报。
他都已经写好了上报的战报了。
当然,在这份战报里,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自然是十分成功的,并且还达成了封锁八路军根据地的预定目标,让八路军根据地因为经济封锁而遭受极大的损失。
在这份战报里,八路军根据地现在每天都有人因为经济封锁而出现的粮食饥荒而饿死,同样也有许多‘非治安区’、‘游击区’的民众逃荒到‘治安区’内。
最后,在这份战报里面,冈村宁次还附加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算是一份求援报告了。
是的,冈村宁次罕见地向上寻求援军。
战报是战报,战线是战线。
战报会骗人,可战线不会骗人。
冈村宁次其实是较为清楚这次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已经失败了。
而且以目前华北方面军的实力,是真的无法对八路军造成致命威胁了。
在这个基础上,冈村宁次只能争取一下援军,他需要更多的机动兵力才能够对八路军展开大规模的‘扫荡’,才能真正完成这件事。
冈村宁次在这份战报里,明确表示了当前八路军根据地已经被自己‘围困’,但是目前自己‘围困’八路军根据地,已经将大部分的机动兵力用光了。
接下来需要的是增加兵力,进而在目前的局面下,使用机动兵力将八路军分割歼灭。
至于这个兵力,冈村宁次则是狮子大开口,直接要了六个师团。
这真的是狮子大开口了,要知道,此时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南半岛上,也仅仅是只有六个师团的兵力而已。
华北方面军的兵力已经不算少了,在鄂地首府周围的第11军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保持着一定的军事进攻能力,尽管如此,也就是只有八个师团的兵力而已。
而冈村宁次一开口就是要六个师团。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不过冈村宁次也是没办法了,他知道自己如果不要多一些兵力,接下来这仗就没法打了,除非收缩防线。
但整个华北地区,在晋地和鲁地,还有冀地的山区地带,部队基本都收缩到县城和大据点里面了。
再收缩,恐怕就只能剩下一个个孤岛一般的县城了。
如果是这样,八路军反而能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县城。
真到了这种局面,他这个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也就当到头了。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他才写了这份报告。
而现在,他听到了另外一个让他近乎是绝望的消息。
八路军有一种能够攻击飞机的武器,这种武器的能力令人匪夷所思,居然能在空中追踪飞机,并最终击落飞机。
这实在是太让人感到震撼了。
现阶段,所有的武器都是遵循着打出即无法控制的原则。
子弹、炮弹,都是这样的。
可忽然出现了一种能够自动追踪的武器,而且是八路军这边出现的。
冈村宁次第一反应是不相信。
但是,贺川正南和藤井悠人两人的说法出奇的一致,并且这两人返回北平的时间还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