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师部炊事排的一名老班长端着面条走进了会议室,在看到政委在处理文件之后,他看向李繁星,随后将两碗面条都放在了李繁星的面前。
李繁星当即会意。
“政委,吃饭了。”
政委抬起头来,会心一笑,随后将文件往旁边一放,从桌面旁边将一份电报抽了出来,走到了李繁星桌子这边来。
将这份电报递给了李繁星,政委在摘下眼镜,捏了捏眉心的同时,对李繁星说道。
“这是延安方面最新的消息,说是黑犬克公司这边向我们要求向他们提供五十万枚三型电子管。
他强调这是用于漂亮国武器当中的电子管,如果我们后续提供的电子管能够符合要求的话,订单量应该还会增加。
但是由于这个武器目前属于绝对保密项目,所以为了实现保密,他将不在电报中对我们提及这款武器的具体效用。”
听到这个要求之后,李繁星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于是他立即就说道:“漂亮国这应该是已经研发出无线电近炸引信了。”
三型电子管,是延安方面内部的代号。
而实际上,这个电子管李繁星在商店内实际看到的介绍就是【无线电近炸引信必备】。
当时李繁星好奇之下,在系统里查了一下什么是无线电近炸引信,还真就让他查到了具体的内容。
也因此,在政委发出“这是什么”的疑问后,李繁星随即向政委讲解了一下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用途。
听到李繁星对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形容之后,政委脸色微动,随后对李繁星问道:“这个无线电近炸引信炮弹和红缨-5便携式防空导弹相比如何?”
“没法比,拥有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炮弹本质上还是炮弹,它们弹道是固定的,只不过在这条弹道上如果有敌人,无线电近炸引信就能够适当激发炮弹,从而提高命中率。
无线电近炸引信的本质是将炮弹爆炸做了一个条件。
但红缨-5便携式防空导弹属于导弹,是拥有制导能力的。两者完全不同。”
这政委听得懂,点了点头。
随后政委又对李繁星劝说道:“从目前来看,鬼子进攻滨海根据地已然是必然的事情,到时候内线作战,我们会安排独立团打突击,独立团团部需要随同行动。
这场战斗虽然我们有信心击败鬼子,但毕竟还是存在不小的危险。你要不然还是在师部吧?这里安全些。”
这算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李繁星还是以情报获取需要一线作战为由,拒绝了政委的好意。
政委见状,也没有继续再劝说下去。
在吃完饭之后,政委对李繁星再度问道:“师部对于独立团的安排这两天就会下达,你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吗?”
李繁星摇了摇,说道:“没有,都是常规目标了,尽可能让独立团去攻击鬼子师团和联队指挥部,别的就正常安排就好了。”
指挥部积分高,所以独立团的第一目标自然是指挥部了。
至于除了鬼子指挥部之外,那就比较随意了。
反正杀鬼子有积分,独立团参加战斗尽可能听师部安排就是了。
而且,现在八路军内部虽然对于李繁星没有系统的讨论,但是对于李繁星需要参与行动并杀敌才能获得情报这点还是有基本的认知的。
……
5月25日,北平,鬼子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内。
冈村宁次和第12军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两人对立而坐。
而在两人面前的,是一盘围棋。
冈村宁次取出一枚白子,在棋盘上放了下去,在满是黑白相间棋子的棋盘上开始了自己的攻势,同时说道:“部队已经集结完毕,就等着一个进攻的时机了。”
“您看什么时机比较合适?”安达二十三同样将一枚黑子放在棋盘上,这一枚棋子的落子位置中规中矩,并无长处,也无漏洞。
冈村宁次则是说道:“这件事情,需要时机。从现在来看,时机暂未成熟。”
“将军认为八路军是否已经有了准备,从我当前获得的情报来看,我对这次行动的保密程度持悲观态度。”
“安达君,此次行动,目前第29师团已经抵达鲁地首府,即将进驻青县。
第10师团、第12师团、第29师团在此集结完毕。
而第21师团已经抵达啤酒市。第40师团并第60师团分别在临氵斤市和走车云港方向。
对八路军所谓滨海根据地的包围圈已经形成。
这是阳谋,八路军无法反抗的阳谋。”
说完之后,冈村宁次在棋盘中落下一子,安达二十三看到之后,眉头微皱。
这枚棋子落子之后,他的黑子几乎肉眼可见要被绞杀。
冈村宁次的这些话里所蕴含的内容,表明其已经实际完成了四路围攻滨海抗日根据地的部署。
而冈村宁次的这个计划,就是以第21师团、第40师团、第60师团这三个师团外加伪军部队,各为一路朝着滨海根据地进发。
真正的进攻是由第10师团、第12师团、第29师团发起的。
这三个战斗力最强的师团成了冈村宁次这次四路围攻滨海抗日根据地的真正进攻矛头。
安达二十三默然不语,但却在思考完之后,将自己手中的黑棋缓缓落在了棋盘上。
而随着安达二十三的这次落子,冈村宁次目光一凝。
这一颗棋子将冈村宁次的整个进攻节奏都打乱了。
看了一会之后,冈村宁次将手中的白子放回了棋盒。
随后他对安达二十三说道:“安达君,这盘棋,是你赢了,我希望接下来的作战,你能如同下这盘棋一般,赢得胜利。”
5月27日,当得知鬼子已经基本完成准备的同时,鲁地抗日根据地内军民都做好了鬼子扫荡的准备。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整个鲁地抗日根据地一片平静。
就连平时可能出现的鬼子小规模扫荡,八路军小规模攻击或骚扰日军据点的事情都很少发生了。
但所有人都明白,这仅仅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而已,真正的风暴已经正在酝酿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