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2章 目标,石门市(2/2)

但这件事情,始终是不能怪冈村宁次的判断失误。

冈村宁次每一次的判断失误,前提都是因为有李繁星这么一个变数存在,这才使得冈村宁次没有办法准确靠预测来判断八路军的行动。

接连的两次大规模战役当中,都是如此。

第36师团被歼灭在潞城,冈村宁次算到了一切,甚至于已经是破了规矩,向关东军成功借到了两个步兵师团的援军。

但他没有预测到八路军有59-2式坦克这种超前科技,更没办法预测到八路军在59-2式坦克配合下,居然一周时间就歼灭了第36师团。

这次鲁地战役,冈村宁次同样算到了许多事情,甚至也预料到在晋地出现的八路军坦克可能会有少量出现在鲁地。

他更是借助美国飞行员降落在鲁地抗日根据地这件事,再度让大本营同意再抽调了1个关东军师团入关配合作战。

但是,他没办法预测到鲁地抗日根据地这时候就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摩托化改编,还组建了一批坦克部队,甚至这支坦克部队比晋地的八路军还多。

这些是冈村宁次的判断失误,但不能因为冈村宁次的判断失误,就认为是冈村宁次的错误。

冈村宁次只不过恰好是坐在了这个时候华北方面军司令官这个位置上。

而不论是换谁坐在这个位置上,都只能是这个下场。

在做完这个部署之后,冈村宁次在司令部内思来想去,总觉得有些不保险。

最后,冈村宁次想了想,将目光放在了他已经注定要放弃的豫北、冀南和鲁地上。

一个主意在他的脑海中瞬间形成。

这个主意就是让果军来接收这些他接下来需要放弃的占领区。

延安方面和山城方面的矛盾此时已经接近公开化,尤其是在江南事变之后就更是如此。

原本,他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这个职务和山城方面肯定是没什么联系的。

因为就算是有联系山城方面,也肯定是日本政府方面联系山城,而不是他这个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去联系山城。

但是现在嘛,这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他现在要放弃的占领区面积很大。

鲁地就不用说了,15.79万平方公里。而他要放弃的豫北和冀南的区域也有六万平方公里,而且还全是平原地区。

更关键的是,这些地方和果军是接壤的,果军在豫地本就是有部队的。

想到这里,冈村宁次觉得自己的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已经完全具备了。

如果计划能够顺利实施,而且还经营得当的话,完全可以继续将八路军的根据地隔绝开来。

果军收复冀南和豫北,他退到冀中,这样从地理上,八路军鲁地抗日根据地和晋地之间的联系就会被切断。

这样的话,八路军根据地不能连成片,他也好歹能够喘口气。

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在晋地也还有阎司令长官。

在1941年之后,阎司令长官就一直龟缩在晋西南的位置。

这可不是阎司令长官自己的想法,而是形势所迫。

而且他和阎司令长官在这方面已经有过合作先例了,在这点上更是轻车熟路。

想到这里,冈村宁次立即继续下达了命令。

他让第35师团这边找一些可靠的人去联系在豫地的果军,将日军要撤离豫北和撤离冀南的事情告知对方,并且让对方跟随日军撤退的步伐,收复失地。

至于阎锡山这边,之前他是让第37师团的人去找阎锡山的,有了合作基础电话,自然是再由第37师团去找阎锡山最合适了。

冈村宁次将这个计划取名为‘鹬蚌计划’,意为八路军和果府鹬蚌相争,他这个渔人得利。

……

当天晚上12点,史迪威在和副秘书长经过一个晚上的商议,终于将八路军入缅作战的一些细节也给敲定了下来。

比如八路军将在两个月内完成入缅作战的准备,并让最少一个师的兵力先行入缅作战。

再比如美方在八路军入缅作战之前,会安排好所有的后勤等等。

第二天,史迪威继续在延安逛了一圈,本来他还想继续在延安待几天,多看看延安这边的情况的。

但是,缅甸前线传来消息,说是日军已经增兵缅甸,并且有向盟军进攻的迹象。

这个消息让史迪威本来大好的心情瞬间跌落谷底。

他找到副秘书长之后,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副秘书长。

“我必须要离开延安了。真的是很可惜,我本来还想在延安多待几天,多观察几天的,但是我没有这个时间了。

昨天我们商量好的条件我都已经向总统进行了汇报,目前我已经收到了回信,总统已经同意了。

接下来会有专门的通讯小组常驻延安,为我们双方提供通讯支持。

我要返回缅甸前线,可能短时间内都要在那里渡过了,我会在那里等着你们的。我希望在缅甸能够尽快看到你们的部队进入缅甸作战。”

说完之后,史迪威便和副秘书长分别了。

他的专机在延安机场起飞,随后在空中掉头南下。

在飞机上,史迪威把玩着一个坦克模型。

这是59式坦克的模型,是副秘书长分别的时候送给史迪威的。

看着这个模型,在延安此行的一幕幕从史迪威脑海中闪过。

他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延安的井然有序、人民的精神面貌、工厂的生产力,以及59式坦克的震撼景象。

看着自己手中那一份在延安和副秘书长会议当中记录的那份详细的合作备忘录,史迪威想了想,提起笔开始写了起来。

这是一封电报的内容,这封电报是要发给美国总统的。

他将自己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在这封电报中十分详细进行了描写。

在电报里,他还提到杜立特此前在延安待过一段时间,说总统去找杜立特,也能从杜立特的视角问出一些事情来。

同时,在电报里,他也提到了延安方面疑似有一款性能极为先进的坦克,若有可能的话,他认为美国应当采购一部分这种坦克投放在各地战场上尝试下。

最后的最后,他在电报中直言道:“中国抗战胜利的希望在延安,而不是在山城。

我诚挚地建议重新考虑对中国援助的分配。我认为对中国援助的分配现在应该考虑延安,即便是只拿出十分之一的资源,也值得尝试。”

@笔下文学 . www.s6088.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