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以第6军之兵力,想要在如此广大的范围内,在日军的攻击下守住东线,毫无可能。”
史迪威立马反驳道:“杜副司令,既然说到东线,那你也应该明白,7月25日,八路军已经南下。
目前最新的情报显示,他们已经抵达腊戌,但是由于大雨的影响,此时他们正在这里休整。
我们尚有援军,如果此时放弃曼德勒,那此后我们若是想要继续收复曼德勒,将付出更多的代价。”
罗司令见两人争吵,也居中调和起来。
他先是对杜副司令说道。
“光亭,正如史迪威将军所言,八路军在5天前已经入缅作战,目前正同新编第29师师长马维骥南下。
有他们在,能保证腊戌安全的同时,反攻日军。”
杜副司令眉头微皱,自25日之后急剧恶化,所以他也没有了八路军的消息。
而且,仅仅只是八路军一个团而已。
这点兵力对于整个缅甸战役的影响实在是微乎其微。
如果是八路军主力三万人已经进入缅甸,那杜副司令还会稍微有点信心。
而见到杜副司令这样子,罗司令就知道杜副司令可能是误会了什么。
于是,他对杜副司令说道:“光亭,这次入缅的虽然对外番号是独立团,但实际上,下辖兵力接近一万人。”
听到罗司令的话,杜副司令骤然抬头。
他急迫地问道:“独立团?那个在鲁地收复鲁地首府,攻克石门市,收复太原的独立团?”
“是,正是他们。”
“八路军怎么舍得把他们派过来?另外,他们一个团之前不是三千多?怎么又变成接近一万人了?”
杜副司令最后好奇地问道。
在杜副司令看来,八路军入缅作战其实就是史迪威到延安各种威逼利诱之下,延安方面不得不答应而已。
入缅作战,对八路军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打输了,白白损失兵力不说,在华北一战打出来的威名也会受损。
打赢了,那也是帮果府打通了中缅公路,最大的受益者仍旧是果府。
对于八路军抗日的决心,杜副司令确实不怀疑。
可对于委员长想要围剿八路军的决心,杜副司令更不怀疑。
这点他自己能看到,八路军更是能看到。
可为什么八路军偏偏就把这支他们手中唯一的一支机械化部队派到了缅甸来?
这点杜副司令实在是不理解。
而对于杜副司令的第一个问题,罗司令其实也无法回答。
但是对于独立团的编制问题,他笑了笑,对杜副司令说道。
“八路军的编制,谁说得清?
真要说起来,他们在鲁地,也就只有第一一五师的编制。
可就是这一个师的编制,他们硬生生搞出了快二十万人。
相比之下,一个团有一万人,这又有什么奇怪的。”
罗司令的解释让杜副司令一阵无语。
但仔细想想,好像确实也没什么问题。
而在知道独立团的编制有一万人之后,杜副司令也稍微觉得有了点底气。
独立团的战斗力确实也不差。
如果有这么一支万人规模的部队挡在腊戌的话,那确实是能保证远征军后路的安全。
想到这里,杜副司令倒确实是没有了之前的急迫感。
不过这还仅仅是兵力上没有那么悬殊了而已。
远征军的指挥问题本就让人头疼了。
杜副司令可不认为八路军会乖乖接受指挥。
想想也是,自己要是处于八路军的那个位置上,对远征军这边除了史迪威之外的其他人肯定都是不敢信任的。
但在思考一阵之后,杜副司令还是说道。
“八路军自陕北南下,20天狂奔两千七百公里,平均每天130多公里。
现在八路军应该是人困马乏。
我认为八路军此时的战斗力已经被严重削弱,我还是坚持认为我们应当收缩防线。
最起码,应当是坚守曼德勒,而不是同日军在曼德勒展开会战。
我们可以等待八路军进入缅甸之后,再组织此次会战。”
对于杜副司令来说,这就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
他现在对于西线英军和东线的第6军实在是不放心。
远征军主力现在尽在曼德勒周围地区,一旦日军攻占腊戌,那就等于判了远征军死刑。
他还是不认为八路军长途行军接近三千公里之后还能立马恢复战斗力。
对于八路军入缅作战,杜副司令其实心里疑惑重重,而这一切也都是基于杜副司令按照常理来推断的。
可偏偏现在的八路军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的。
在杜副司令他们商量的同时,已经抵达腊戌的独立团团部里,一场作战会议正在展开。
而这个会议的内容,则是如何南下攻击日军。
独立团当前得到的情报就已经简单多了。
第33师团位于西线,进攻英军;
第18师团和第55师团位于中线,刚刚攻占彬文那,准备进攻曼德勒;
第56师团位于东线,准备攻击腊戌。
而八路军入缅作战的事情,日军虽然知道了,但从实际来看,日军知道的应该不多。
日军方面现在应该最多只知道独立团进入缅甸,但还不知道的人数。
在李云龙看来,独立团完全可以趁着刚刚入缅的时候,打一个信息差,南下攻击日军在东线的第56师团。
在击溃日军第56师团所部之后,独立团完全可以逆着第56师团的攻击路线。
日军是经由垒固、东枝,随后准备在雷列姆北上进攻腊戌。
那八路军就可以从腊戌南下,随后攻击东枝、垒固,一路绕道到同古,截断中路日军后退的通道,然后北上和远征军合击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