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9章 尽快结束缅甸战事的必要性(1/2)

“老赵,我已经攻占丹当,现在就连你们那边的炮声都能听见了。

你们现在那边情况怎么样了?”

李云龙打通独立团指挥部的无线电之后,就对赵刚问道。

赵刚听到李云龙的话,也是颇为兴奋地说道。

“老李,我刚刚听到南方传来一连串的爆炸声,而且很快就没了。

我就在想是不是你已经攻占了丹当了,现在看来还真是。

鬼子在北公路方向上布置有重兵,而且阵地构建的不错,进攻部队三面受敌,伤亡不小。

你们伤亡如何?”

“基本没伤亡。和预想的一样,鬼子在南公路上几乎没有布置任何部队。

我们一路畅通无阻。

即便是丹当这里,一轮火炮下去之后,坦克和步兵一起发动一轮进攻,日军就溃退了。

简直是不堪一击。”

李云龙几句话就把自己这次亲自率领部队突袭的事情讲完了。

随后,李云龙对赵刚继续说道。

“老赵,你和老宋说一声,让他保持对日军的压迫性进攻。

我这边率领部队捅鬼子部队的腚眼子去。”

“明白。”

赵刚说完之后,将李云龙的意思传达给了宋前程,宋前程随后继续指挥部队作战。

李云龙率领的突袭队伍在丹当留下第200师一个连的兵力之后,朝着西南方向六公里外的公路交界点而去。

这里是北公路和南公路的交汇点。

但由于日军在前线战况激烈,第56师团师团长渡边正夫将几乎所有的兵力都派去阻击独立团和第200师主力了,这里也没有什么兵力防守。

十五分钟后,独立团侦察连抵达这里,轻松歼灭在这里留守的一个小队的日军之后,占领了这里。

“咱们团一连以及坦克营一连留下十辆坦克,其他部队向北公路日军主阵地攻击前进。”

随着公路交汇处被攻克,在同古城内的渡边正夫面临艰难的抉择。

要么让北公路上的两千多日军步兵和一个炮兵大队组成的阻击部队立即转道向西撤退。

要么就让他们钉死在阵地上,为自己争取哪怕半个小时的时间。

前者可以保存这支部队的实力,但是会让远征军毫无阻碍的汇合,并不再停留地向同古发动攻击。

后者虽然可以注定这支部队会全军覆没,但最少能为自己争取一个小时的时间。

渡边正夫转头看向北公路日军主阵地方向,随后咬咬牙,决定让他们钉死在阵地上。

尽管很可能这是第56师团最后的残部,但渡边正夫现在已经没有可选择的余地了。

两个小时,一个步兵大队的援军就能够抵达。

三个小时,一个步兵联队的援军就能够抵达。

只要能坚持过今天,两个步兵联队的援军就能够抵达。

现在他缺的是时间。

一个小时,让他们钉死在阵地上最少争取一个小时的时间。

这样加上八路军攻克阵地之后,进攻同古、架设过河的浮桥等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自己也就能够等到援军抵达了。

希望来得及吧。

……

八路军南下连续收复雷列姆、和榜、东枝,并且还在清晨收复垒固的消息传回国内之后,国内顿时哗然。

一时间,指责果府的声音直上云霄。

毕竟占据中央政府的大义,并且兵力远多于八路军的情况下,国府这两年几乎是毫无寸进,甚至还有中条山惨败。

而占据陕甘宁荒芜之地,兵力甚少的八路军却都已经反攻华北,收复太原了。

这种惊人的反差,如何不让人反思?

随着越来越多的指责,就连在黄山官邸里的那位都坐不住了。

“嬢希匹,嬢希匹。

这群人无端猜测,都该杀,都该杀。”

胡乱发泄了一通之后,他又将目光看向了桌案上的另一份文件。

这是豫地发来的一份文件,不过这份文件让他有些难以把握。

《豫地灾情惨重,今豫地已不为前线,请政府削减军粮并速赐救济豫案》

这份文件里写豫地大灾,大量民众粮食颗粒无收。

可是他的心腹爱将却没有报告这件事,并且还多番要求自己多征军粮给他,这样才能北上同八路军相争。

想了一番之后,他觉得无视这份文件也不行。

主要是这份文件递呈的那位也不是无名之辈,不能随便打发掉。

于是他决定派专员前往豫地勘察灾情,确认灾情情况。

当然,在确定灾情之前,军粮肯定是要先征收的。

毕竟税是税,救济是救济,即便真的是有灾情,也是先征税之后再救济不是。

做完了这个安排之后,他再将目光看向缅甸。

这里一直是他的心结所在。

别的地方他可以放弃战略主动,但这里他真的是不能放弃。

这是目前国府对外的唯一通道。

国际援助中国的物资,现在只剩下滇缅公路这一条道路可以走的了。

如果这条公路中断,那届时盟军的物资只能从印度空运进中国。

而印度和中国之间,隔着喜马拉雅山脉,隔着青藏高原。

到时候运输不仅效率低,而且还十分危险。

这点他自然是知道的。

所以当目光再度看向缅甸之后,他反倒是没有面对豫地饥荒的那种患得患失。

不论如何,缅甸现在不容有失。

而且每尽早一天打通滇缅公路,那就能尽早一天能够获得盟军的援助。

和八路军一起收复缅甸这件事,对他来说是百利而一害。

唯一的害处就是八路军声名再度大噪。

可是这又能如何?毕竟声名再响,也不如实力增强。

甚至暗地里他还会觉得八路军是头脑发昏了才会同意去缅甸作战。

这个时候他甚至已经忘记了当初自己还是旗帜鲜明的反对八路军入缅作战的一方。

“哼,只要接收了盟国的援助,八路军,又有何可惧?

一弹丸之地,武器装备岂能同美利坚相提并论?

只要建立十到二十个美械师,到时候什么八路军摩托化部队,不值一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下文学 . www.s6088.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