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爷早,一大妈早。”
两个人回到了四合院,天也刚蒙蒙亮。
院子门口也正好碰到了刚回来的一大爷和一大妈,这一次可不能像早晨那一样点头就过,而是认真的打了个招呼。
一大爷和一大妈是走着去烧纸的,11路跟张旭的二八大杠根本没法比,虽然他们去的地方比张旭去的地方近多了,来来回回也有些气喘吁吁的,反正今天是周末,也能够休息的过来。
回到家里,两个人先是把贡品摆在了客厅的条几上,那里有早就用黄表纸叠好的牌位,三个牌位一字排列,陶瓷茶碗倒了些大米压实做底,这就成的简易香炉,然后里面插了三根香。
这样的节日,贡品基本上就是摆一天就可以撤下吃掉了,就算是大户人家也不会轻易的把贡品扔掉的。
稍微的洗漱一下手上的烟灰,周莹童去了厨房忙活,屋外很快炊烟升起,张旭则是上楼去完成今天的任务。
100个俯卧撑,秦淮茹都说,腰就是好。
也许因为今天就是寒衣节,系统给四套完整的冬装,而且还是两套男士两套女士,军绿罩褂、棉衣、绒裤、军裤、翻毛皮靴、绿色军大衣,甚至还有军用棉帽。
这帽子可是后世被称为雷同志帽,源于苏式卫国战争时期的御寒棉帽,寒冷的日子里,还可以放下两边护住脸颊、耳朵和脖子。
这个时代,虽然雷同志已经牺牲了几个月,但是向雷同志学习的号召还没有发出来,现在只被称为55式军装棉帽。
这样两套衣服可以说是解了张旭的燃眉之急,张旭原本的那些冬装,在搬家的时候可是都被他处理掉了。
就是来说那些东西都不能叫做冬装,不光外面看起来是补丁加补丁,里面更是棉花都打缕了,甚至还塞了很多稻草,也不知道之前是怎么穿着它熬过一个个的冬季的。
现在张旭跟周莹童两个人可是都没有冬装,本来还准备出去采购,这一下齐全了。
虽然跟那些穿将校呢的大院子弟没法比,但是在普通老百姓之中也是很时髦的,而且对于务实的张旭来说,保暖那是最重要的。
早饭吃的是面条,西红柿鸡蛋面。
那在寒衣节这一天,按照各地的风俗,北方主要是吃面条或者饺子,南方则是以糍粑和红豆饭为主。
西红柿是前段时间买的市场供应的最后一批,对于北方人来说冬季能吃的蔬菜很少,基本上都是以大白菜为主再加上一些耐储存的土豆或者是萝卜,所以很多家庭都有储存西红柿酱的习惯,所以政府也会加大这最后一批西红柿的供应量。
制作这种西红柿酱,一般就是在夏末秋初的时候,洗净之后稍微烫一下便塞到那种输液用的玻璃瓶子里,用橡胶塞密封好瓶口之后,便上锅蒸煮一段时间,最后放在阴凉的地方,甚至可以度过每一整个冬天。
软烂的西红柿,加上大块的鸡蛋,拌上雪白精粉制作的面条,上面是油光点点,吃起来那叫一个香呀,早起的寒意和疲惫一扫而过,整个人都精神不少。
“旭哥,周莹童,时间差不多了,你们去不去呀?”
吃完了饭,周莹童去厨房刷碗,而张旭则是给包子的饭食盘里面加满了猫粮。
就是在这时候,院子里面传来了一个声音。
“旭哥,莹童姐,快点来呀。”
紧跟着那个声音后面的又是一个女童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