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天最舒坦的事,就是围在一起喝着小酒吃着火锅。
说起老四九城的涮锅子,必须是用铜锅子,这锅子的材质讲究是紫铜、膛儿大,为了防止开裂还得挂锡里儿,又叫紫铜挂锡,是后来工业制造的那种黄铜火锅所没有的。
涮锅子选的炭,也不是大家随便用杂木烧的那种碳。一般得选木质坚硬的青冈木,烧出的木炭钢碳,就算是没有钢碳,也得是用果木炭,那样的话就会发生炭火不旺,不经烧的情况,吃到一半再加碳,可就不讲究了。
至于这锅底就是清汤的了,也就是清水。
其实这锅底也有拿高汤熬制的,甚至后来还发展成出了什么菌汤,但是用这样的汤可就盖住了羊肉本身的味道,显示不出肉好了,所以老四九城又有这么一句话“好肉配清汤”。
当然这清汤的锅底虽然讲究是清汤寡水,可是毕竟太寡淡,很多人都会再放一骨节儿葱,两片姜,有道是“清水一盏,葱姜二三”。
铜锅炭火加上清汤,就是老BJ涮锅子的标配。
当然说的这三样只是准备,涮锅子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这肉。
这羊身上的肉也不是哪儿都能涮,会吃的主儿,除了后腿儿,还有腰窝、黄瓜条、上脑、三叉儿、磨裆、一头沉等各种部位,这张旭这儿没这条件,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他用的就是单纯的后腿肉。
肉是关键,麻酱就是灵魂。
麻酱是用八成的的芝麻酱和二成花生酱调配在一起,据说这个配比的麻酱味道是最好的,虽然也是二八酱,但是跟这个时代的二八酱截然相反。
这个时代因为芝麻欠缺的原因,所以芝麻酱的供应一直跟不上,只是在春节、劳动和大庆的时候每户供应一两,而四九城人又离不开这麻酱,进而就产生了八成花生酱搭配二成芝麻酱的吃法。
到了后来,随着芝麻由少变多,这种配比也跟着变化。
当然,张旭并不缺芝麻酱,前段时间他在黑市里面,可是弄了不少芝麻酱和花生酱的票,说是敞开了造有些夸大,最起码按照几十年后的标准家里基本的用量是可以保障的。
吃的时候麻酱里面用韭菜花、腐乳汁一淋,撒点香菜末,挟一筷子刚涮好的羊肉,在麻酱碗里一滚,趁着热气往嘴里一送,那叫一舒坦。
不过周莹童作为南方人吃不惯韭菜花,就只加了腐乳汁。
看着张旭在那里烧锅加碳调制二八酱,周莹童也是十分的好奇。
瓷都也有悠久的吃火锅的习惯,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最早的火锅炉子就是在她们赣北地区发现的,只不过不像是四九城这样的讲究,而且主要是辣锅。
这些年困难时期,她们那边的粮食大批量的支援全国,在吃不饱饭的情况下,吃火锅变的奢侈,她更是好几年没吃过了,对于四九城这种清水的锅底,她更是第一次见。
“差不多了,你尝尝,看看跟你们那边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