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童,你过来看看这个梳妆台怎么样?”
二楼虽然家具很多,但是梳妆台这种东西在里面还真是稀罕货,一般老百姓家里面之前也是用不起梳妆台的,这里更多的是那些桌椅。
所以张旭很快的就在里面挑中了目标,一个紫檀木镶嵌镜面的小梳妆台,主要也是没有太多的选择可以挑选。
“张旭,你先过来看看这个。”
周莹童一直蹲在锅碗瓢盆那边,不知道在挑挑拣拣找什么,听到张旭在喊她,她反而招手把张旭叫了过来。
“怎么了?”
张旭好奇地走了过去,家里的锅碗瓢盆可都是齐全的,就算是按照传统过年要加碗筷,也要添新的,不用在这地方寻摸。
更何况按照他家里现在的情况,不缺钱不缺票,一些日用品根本不用买二手的。
这是专门处理碗盘的地方,一堆堆的老旧碗盘被成捆成摞的放在那里,足足摆了有四五米见方的一大片,甚至很多都是被草绳捆扎在一起。
这些碗盘里面很轻易的就能找到很多民国或者晚清,甚至早一点元明的也不稀奇。
不过这些盘子碟子虽然年份久远,但基本上都是民窑或者土窑生产的,就算是放到五六十年后收藏热的时候,也就是十几二十块钱一个,可以用来骗骗不怎么懂行的新手小白或者吸引顾客用。
当年,张旭就曾经吃过这方面的亏,跟捡漏似的花了上千块弄了一个南宋的斗笠大碗,真品绝对是真品,品相也没的说,不过最后市场价100多。
这也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很多东西并不是时间越久越值钱,就好像是大部分的北宋铜钱,都属于屌丝一样的存在,一两块钱一个,大半斤才能赶上一个普通宣统。
周莹童正在一堆碗盘里面翻找着什么,在她的脚边甚至还放着已经挑选出来的几个碗盘。
“你弄它干什么?咱家又不缺这些东西。”
张旭说着话,也蹲到了周莹童的旁边。
“你看看这个。”
周莹童还小心翼翼的脚下的一堆碗碟中拿出来了一个小茶杯,递给了张旭。
“这是什么东西啊?”
一个简单的青花瓷杯,撇口、丰底、圈足,看着并不是多么的起眼,像这样的东西,在清末民国的时候到处都有造的,甚至现在很多茶壶配的瓷杯也都是这样的。
既然张旭对于这个杯子并不是特别在意,但是周莹童这么庄重的递给他,他还是仔细的看了看。
外侧是一层手绘的青花纹饰,圈口位置是大小差不多的一圈梅花,杯体是那种缠枝莲,圈足的位置则是卷草纹。
说实话,这杯子不如工业制成的杯子那么精细,但是却另有一种韵味,简洁古朴敦厚。
在杯子的内侧底部,则是一个圆形的图案,可以清楚的看到,上面绘制的是狮子滚绣球,而在那绣球的内部,永乐年制四个蝇头小字清晰可辨。
拿着杯子的时候,张旭对于这种压手杯并不是特别在意,但是看到这四个字的时候,他的心里面一惊,甚至隐约的出现了几分期待。
“这东西,对?”
张旭的身躯往周莹童那里靠了靠,小心的问道。
“嗯!”
周莹童直接点了点头。
“这是我们瓷都产的,应该是御品。”
她也知道这里并不是说话的地方,也没有详细介绍,只是点了两句。
论起鉴赏瓷器的本事,张旭还是比较信服周莹童的,她可是从小呆在瓷器研究所,应该是从瓷器堆里长起来的,而且这还是瓷都产的,更是她的对口强项。
这可是明青花,还是御制瓷器,张旭顿时觉得小小的瓷器沉重了很多。
“这个东西如果卖到回收部,最起码得上百块钱吧。”
看到张旭没有说话,周莹童觉得张旭也许并不知道它的价值,便又说了一句。
“咱不卖,咱留着给儿子当传家宝。”
张旭拍了拍周莹童的胳膊,咬着她耳朵说了句。
这一个小杯子,绝对的是国宝级的好东西,现在就能卖上百块,再过几十年那不得几百万。
“行。”
不知道是因为被张旭的咬耳朵,还是那句留给儿子弄的,周莹童的小脸红润润的点点头。
“那这些也是好东西?”
张旭攥着那小杯子不愿意撒手,就看看周莹童脚下被她挑出来的那七八个盘子和碗。
“不如那个杯子,也算是精品,贵的应该能卖到十几块。”
周莹童说的这十几块,应该是文物商店的回收价,这可不是个小数字了,顶得上一个工人半个月工资。
张旭再看着前面这一堆堆的破烂盘子碗,这哪是什么二手破烂,完全就是个宝库。
张旭陪着周英童,又在那堆瓷器里面挑选了一阵,大大小小的盘子碗和杯子的总共挑出来12件,甚至有三四件张旭都能看出不凡来,只不过这里面再也没有像是那个压手杯那样的好东西。
“同志,就这些吧,多少钱?”
周莹童把地上的瓷器抱起来放到桌子上,招呼着不远处磕着瓜子跟旁边柜上人聊天的售货员说道。
“等着。”
那大姐把手里的瓜子皮扔到垃圾桶里面,拍了拍手走了过来。
她随意的翻看了几下周莹童挑出来的东西,心里还有些纳闷,这两个小年轻看着穿的不错,还带着手表,怎么会买这些东西。
他们这里的盘子碗虽然不缺人买,但都是一些大姨大妈光顾,小年轻还真少见。
而且这两个小年轻挑选的东西,虽然有的看着好看,但是不实用呀,甚至还有一两个边都磕碰了,喝稀饭都有可能划伤嘴。
“盘子一毛一个,碗八分,那个杯子三分,您这儿一共七个盘子,四个碗,一个杯子,一共一块零五分。”
那售货员在柜台的算盘上随意拨动几下,便算了出来。
张旭很快就去结了帐,买定离手钱货两清,这些东西正儿八经的就属于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