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没谱的事,光说有什么用,还得落到实处才行,这涨工资的事传了那么多年了,哪一次实现了?”
“我觉得这次应该不会错了,我前段时间看报纸说是为改善教师生活待遇,将会逐步的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报纸上说的应该错不了。”
“那得谢你吉言了。”
三大爷笑呵呵的,把手里的墨条放到了一边,他也有内部的消息,知道今年涨工资的事应该能成。
“今年你家的春联用不用我给写?”
每年给院里面写春联,可是三大爷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有钱没钱,贴副对联。
院子里面大约20余家住户,基本上每年都会让他来写春联,同时也会给他两毛钱,或者是花生瓜子啥的当做润笔费。
“当然还得麻烦三大爷,今年我得要两幅春联,再给我写几个福字。”
说着话,张旭直接从口袋里面掏出了五毛钱放到三大爷面前的桌子上。
本来三大爷还想说免费给张旭写一副对联,这一年里面他们家没少占张旭的便宜。
但是听说张旭要两副对联,还有几个福字,他刚要说出来的话,又咽了下去,这么多要是都送的话,他就有些肉疼了。
“那我得好好的给你写两幅,绝对都是与众不同的新词。”
“那就麻烦三大爷了,我得赶快去上班了,您写完了直接给莹童就行。”
大年三十了,虽然说是上班,但整个工厂都处在一种停工的状态,今天各个车间科室也没有什么任务,基本上就是把卫生打扫一下就行了。
中午饭食堂里面也很丰盛,前段时间几头猪都被杀了,大家的饭菜里面也多了一层的油水,甚至偶尔的还能看到一两片肉,把猪下水和大骨头熬的汤更是让厂里的员工喝了一个赞不绝口。
今年是大年30,虽然没有了猪肉,但是却有鸡肉。
这一次厂里可是整整做了100多只鸡,基本上每个人菜里都能分到一两丝的鸡肉,而且中午的时候每个人还能额外的得到一碗鸡汤。
更有甚者,所有的工人中午一人还有两个鸡蛋,是那种完全的新年福利,不用花钱购买。
这样的举措可是得到了厂里工人的一致好评,对于厂里的领导们赞叹不绝,李副厂长这个名字更是位列榜首。
特别是对后勤的那些人,不管他们走到哪里都是笑脸相迎,没好吃的时候骂的是他们,有好吃的时候赞的也是他们。
而且大年三十虽然说是上一天班,但是大家下午三点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离厂,大家都急迫的等着回家过年。
对于这样的情况,厂里的领导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也有一家老小,也想早早的回去。
其实不光是工厂里面,就是那些事业单位,除了特定留守值班的,大部分人员也都是会早退。
张旭骑车子回到四合院的时候,家家户户也都在忙活着,今天不光是四合院,整个胡同的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香气,大家攒了一年的油,今天也不再吝啬使用了出来。
不管这一年生活的如何拮据,这过年了总得有个年样。
“哟,这是三大爷送来的春联吧?还不错呀。”
进屋张旭就看到了摊放在桌子上的两幅对联,还有几张福字。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劳动门第春光好,勤俭人家喜气多。”
这两幅春联,尽显这个时代的特色,还带着老人家诗词。
三大爷的这手字写的真是没话说,虽然匠意十足,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足以赞叹了,最起码张旭自认写不出来这么好的字。
“我已经把浆子熬好了,你赶快去贴了吧?”
看到张旭回来,周莹童把早已熬好的浆子递给了他。
这小半碗的浆子是由白面熬制成的,有的地区则会用米粉,别小看这小碗的浆糊,它才是贴对联的灵魂所在。
对比这种自己打的浆子,几十年后什么胶带、胶水、双面胶、自吸盘什么的都是小老弟,那种粘性就算是烈日寒霜暴风骤雨的侵袭也完全可以做到维持一整年不脱落,根本不是胶水什么能比的。
院子里面好几家都在贴对联,很多孩子也在院子里面跑来跑去,院里院外更是时不时地传来鞭炮的响声。
各家各户不是已经开始准备年夜饭,就是在打扫房子。
“旭哥,我来帮忙。”
看到这张旭端着浆糊走出来,院子里面的闫解旷很快的跑了过来,这小子手里面还抓着一小段点燃的香,明显是从外面放炮刚回来。
今年有扫雪时候张旭奖励的小鞭,那一挂可是一百个,他可是从来没有过过这么富裕的年,也不用去人家家等着拾那些放完的。
“行,你过来帮我撑着点。”
张旭把浆子涂抹在对联的后面,让闫解旷帮忙扯着对联
两幅春联,一副贴在张旭现在住的这里,还有一副贴在倒坐房那边,甚至之连这两处外面的墙壁上,都被张旭贴上了福字。
忙活完之后,虽然只是贴了一些红纸对联,但是却充满了喜庆的氛围。
“来,我给你拿把糖。”
忙活完之后,张旭一手拿着碗,招呼着帮忙的闫解旷就要回屋,但是话音还没落,就看到了棒梗风风火火的跑进来。
“怎么了棒梗,小心点,跑这么快别摔着,锅里的兔子快好了,你也别出去了,一会把兔子头给你,吃脑子补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