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下旬,《霍比特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经典电影轮番上映,还是不可避免波及到了《冰雪奇缘》。
不过《冰雪奇缘》已经全面铺开,再加上迪士尼在其中的大力宣传,说是大局已定也不为过,估计也影响不到什么。
所以许戈在拿到艾莎和安娜的一系列玩偶和芭比娃娃,就回到了国内。
许家胡同,四合院。
“乖女儿,想爸爸了没有?”
许戈摇晃着手中的玩偶,脸上露出一个电视中坏叔叔哄小孩的微笑。
“超级想!”
甜甜看到艾莎公主的玩偶,眼睛里的光都藏不住了,欢喜的又蹦又跳,还在许戈脸上亲了好几下。
让许戈一阵欢喜,抱着甜甜耍了半天,才把她放到地上,然后就看到甜甜抱着玩偶一溜烟跑的无影无踪了。
许戈这才有机会和曾梨温存,然后聊到了国内最近发生的一些事。
“徐争之前打电话过来邀请你去参加《泰囧》的首映礼,你去不去?不去的话,我就打电话回绝他。”
“什么时间?”
“28号!”
“去吧,反正之后也没啥事做,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
“我就算了,不太喜欢那个场合,还不如在家带孩子呢!”
“行吧,那我等一下给他回个电话。”
国外电影市场这段时间战火纷飞,国内也是不相上下。
整个贺岁档最先上映的,应该就是陆串执导的《王的盛宴》。
这电影当初在《金陵金陵》上映的时候,因为陆串嘴臭,让星美的谭老板等一众投资人抽身,差点流产。
后来还是刘叶和吴颜祖扶了一把陆串,用他们俩的名头拉来了投资,才让这部电影顺顺利利拍完了。
宣传模式和之前的《十面埋伏》《夜宴》等差不多,标榜着大片,11月下旬在国内上映,然后口碑血崩。
没办法,这电影实在是太烂了!
好好一个鸿门宴的历史故事,硬是被讲得人不人鬼不鬼。
既没有之前《鸿门宴传奇》当中,那令人动容的虐恋。
也没有像《楚汉争霸》当中,那豪情万丈的争霸之路。
显得不论不类,而且电影当中很多画面切换都不顺畅。
回忆情节过多,导致剧情有些混乱,台词更是三流水准,让人尴尬不已。
像韩信、萧何、张良这些在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
在电影当中却是如同打酱油的小弟一般来也匆匆,去也惨惨。
电影节奏也过于缓慢,缺乏紧凑和高潮的部分,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可能会感到无聊和疲惫。
所以这电影上映三天不到,就被广大网友给喷惨了。
豆瓣评分只有区区5.4,票房到如今更是只有区区不到6000万。
过亿已经成为了奢望,算是让那8000万的投资彻底打水漂了。
就更别说后续,还爆出了《王的盛宴》剧组雇用水军的黑料,更是让陆串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对象。
关键是这货还非常委屈,在网上叫嚣着这世界对他充满恶意。
这也就导致国内观众对于他的感官越来越差,估计最后《王的盛宴》,票房突破8000万都难………
但其实这电影还是有些亮点的,就比如那些演员表演非常出色。
就比如吴颜祖的项羽,虽说没有演出霸王之气,但却把那种贵气给展现出来了。
还有电影当中的灯光效果,以及服装设计也都算得上专业。
至于为什么失败?
可能也就是选了陆串这个表现欲过剩的人担任导演。
全篇都想竭尽全力地告诉观众,他想讲一个多么牛叉的东西。
结果最后多么牛叉,观众没看出来,反倒是看出了陆串的各种不足,就比如对电影的掌控力不足,有些急功近利。
如果能换一个专业一点的导演,估计这电影也不会亏得这么惨。
第二部上映的也就是冯晓刚准备了好久的《1942》。
这是继《唐山大地震》之后,冯晓刚拍摄的第二部灾难电影,也是冯晓刚为了证明自己导演能力的一部作品。
这电影在上个世纪就立项了,只不过两次都没有通过审核,所以就拖到了今天。
这电影怎么说呢?
绝对能算得上是一部经典电影,要不然也不会被广大网友称之为“冯晓刚导演生涯中最牛逼的电影!”
就连冯晓刚也亲口承认过,《1942》是他拍过最满意的电影。
由张国力、陈道名、李雪建等一众老戏骨合作出演。
讲述的是1942年大饥荒的故事,在电影当中把人性和讽刺呈现到了极致。
即使没有像《唐山大地震》那样刻意煽情,也能让观众们泪流满面,被无数人称为“看过一遍就不敢看第二遍。”
因为这电影当中展现的情节太过于惨烈,太过于黑暗。
粮食价格疯长,官员们中饱私囊,欺上瞒下,灾民只能逃荒,在颠沛流离当中死伤无数,惨不忍睹………
题材非常沉重,让很多被冯晓刚黑色幽默喜剧骗进电影院的人,就没有一个是能笑着走出来的。
到这个时候,那些年轻观众才知道,为什么老一辈人,在打招呼的时候都喜欢问对方,吃了没有?
因为他们经历过那个悲催,饿肚子,流离失所的战争年代。
所以这部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非常高,有超过六万人打出了8.4的高分。
只有少部分人觉得这电影深度不够,因为那些暗指的内容都被轻描淡写带过了。
至于冯晓刚能不能拍出这些,那当然是可以的,但他不能拍,因为一旦拍了,这电影可能就要三进宫了。
但也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电影,票房却是有些不尽人意。
12月初全国上映,到现在12月下旬,也不过是刚刚拿下3.6亿左右的票房。
相比于快2亿的制作成本,真的很难算得上是成功。
这其中除了是有《冰雪奇缘》等多部电影造成的分流。
但更多的应该是这电影档期选得不好。
毕竟都快过年了,大众想看的都是那些轻松搞笑的喜剧。
你整出个沉痛的悲剧,甚至都不能叫悲剧了,而是惨剧。
那些大众怎么可能会买账,毕竟他们又不是受虐狂。
如果选在暑期档、五一档、国庆档上映,这电影未尝不能复制一下《唐山大地震》的成功,做到票房口碑双丰收。
但很可惜,华宜和冯晓刚都没有想到这一点,只想着尽快上映,也就造成了这部电影票房扑街的现实。
不过就算如此,这电影在国内拿到个4~5亿票房还是没问题的。
再加上海外版权的售卖,以及DVD等渠道的分成,华宜也没亏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