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份,许戈本以为闹腾的娱乐圈会随时间流逝,逐渐安静下来。
却没想到事实并非如此,反而朝着愈演愈烈的方向发展了。
而且不仅仅国内娱乐圈十分热闹,就连国外娱乐圈也来凑热闹,甚至比国内娱乐圈还要热闹。
就比如日本娱乐圈,这段时间就发生了两件大事,让日本民众既高兴又伤悲。
高兴的是,11月8日宫崎骏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不仅成为继已故导演黑泽明于1990年获得该奖以来,第二位获此殊荣的日本导演,也是整个亚洲第三个获得该奖项的人。
第二个是阿三国著名导演,甚至可以说是阿三第一导演的萨蒂亚吉特·雷伊,1992年获得该荣誉。
像是享誉世界的《大都会》《大地之歌》《遥远的雷声》就都是他的作品。
不仅是阿三现实主义电影大师,也是阿三新电影运动的创始人,其国际地位就和上面提到过的黑泽明有得一拼。
只可惜年数大了,身体不好,刚拿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没多久便去世了。
以至于宫崎骏成为了现存唯一一个拿到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亚洲人,给日本电影界带来的荣誉自然不言而喻。
因此大部分日本人心中都非常高兴,对此事感到与有荣焉。
可能也只有那些不愿承认日本近代侵略战争事实的人,对此感到非常生气。
因为宫崎骏是个地地道道的和平主义爱好者,经常督促日本官方承认侵华历史,并且向受难的群众道歉谢罪。
这戳到了那些人的痛处。
所以宫崎骏遭到了那些人的谩骂和指责,在日本被称为“卖国贼”。
现在看到宫崎骏事业更上一层楼,那些人心中怎么可能好过?
也就是宫崎骏动漫在日本影响力非常大,给他积累了一大批粉丝,不然估计早就被日本人骂死了。
倒是中国人对他的感官非常好,经常被中国媒体誉为“日本的良心”,甚至是中国人心中最有好感的日本人。
直到那起震惊中华的枪击案发生,他才退居成为第二名。
许戈对他的感官就非常好,再加上之前《功夫熊猫》《冰雪奇缘》等中国动漫在日本上映,还受过他的帮助。
所以在他获奖的第一时间,许戈就在网上发表了祝贺声明。
然后不出意外,受到了日本《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诸多知名媒体的转发,使得宫崎骏日本影迷全面沸腾。
没办法,实在是许戈国际地位太高,都已经是现存流行音乐第一人了。
还有什么能比一个世界第一人的认同,更让人激动的?
就更别提这位世界第一人在日本还有一大群粉丝,影响十分深远了。
其产生的轰动,虽说不如宫崎骏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但也没差多少。
算是给宫崎骏这次获奖,披上了一层英雄相惜的外衣。
不过日本网友并没有高兴太久,就迎来了让他们极度悲伤的事情。
11月10日,在日本影坛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堪称领袖人物的“国宝级”电影演员高仓健,终究还是没有抵抗住病魔的侵袭,撒手人寰了。
日本媒体当下就发表了一系列报道,对高建仓的去世表示惋惜。
包括中国官方,也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高仓健的去世表示哀悼。
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将其称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过重要的积极贡献者。
因为高仓健是中国xx动荡以来,中国观众所了解的第一个外国艺人。
当年由他主演的《追捕》,在国内可是掀起过观影狂潮。
据日本媒体统计,中国保守估计有至少5亿多人都看过这电影。
可想而知,高仓健名气有多广,说是70年代中国名气最大的外国艺人都不为过。
老谋子就是他的影迷之一,甚至完全可以说他是老谋子的武侠启蒙老师。
正是因为他,所以也就有了后面属于老谋子的武侠三部曲,《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
甚至当初在拍摄《英雄》的时候,主角无名的首选就是高仓健。
只可惜那个时候拍惯了打打杀杀的他,并不喜欢无名这个角色,所以就拒绝了《英雄》,不然哪有李联杰的事。
不过虽说《英雄》没能合作,但老谋子心中却是埋下了这辈子一定要和高仓健合作一次的念头,于是也就有了《千里走单骑》。
所以要说国内谁对于高仓健的离世最悲伤,那绝对是老谋子。
要不然老谋子也不会在微博上洋洋洒洒写下超过3000字的悼文来纪念高仓健。
许戈虽说没和高仓健合作过,但在日本参加活动的时候却是见过他几次,所以也在微博上表示了哀悼。
其他看过高仓健电影的观众也纷纷效仿,在国内引起的震动,丝毫不亚于之前迈克尔·杰克逊的离世。
还和迈克尔·杰克逊的离世一样,掀起了一股关于遗产的争论,而且争议远比迈克尔·杰克逊大。
因为迈克尔·杰克逊的遗产,受益人是他的孩子和家人,但高仓健的遗产,最终受益人却是陪伴了他17年的保姆小田贵,和他的家人没有半毛钱关系。
更为关键的是,高仓健的葬礼办得极为寒酸,和他的身份地位高度不符,还没有通知任何亲人到场。
就更别提,高仓健家人企图见一见遗体,都被小田贵给无情拒绝了。
虽说这一切在小田贵嘴中都是按照高仓健遗嘱来做的,但其真实性却没人能够确认,争议自然不少。
互联网热度非常高,引起了日本和中国网友的广泛讨论。
双方各有支持者。
有人认为小田贵是心机女,靠着年轻美貌骗取了高仓健的信任和财产,更有人扒出她曾有过脱衣舞女郎的经历。
有人则支持小田贵,觉得网上对于小田贵的抹黑,只不过是高仓健妹妹想要获得遗产,捏造出来的谎言罢了。
双方各执一词,谁都说服不了谁,最后估计只能对峙工堂了,毕竟这可是关系到40亿日元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