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义?想不到咱如此看重你,这里面竟然还有你的事......”
朱元璋眼睛微微一眯,看了过去。
这户部尚书,名为杨思义,算是一员劳苦功劳的老臣。
早在朱元璋还是吴王之时,他就负责掌管起居注。
后来又当上了司农卿,等到了开国之后,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户部尚书。
朱元璋对其一直颇为信任。
此时却是有些没有想到,这件事居然会是杨思义首先站出来。
“微臣......万死!”杨思义咬着牙说道。
“死不死你说了不算,咱自有定夺。”
朱元璋淡淡说道:“不过哪怕是死,也要先将事情说清楚,咱会给你留一条血脉。”
“多谢陛下!”
杨思义闻言,那毫无血色的脸上,却是浮现出了一丝惨笑,道:“陛下,这些空白文书,都是从地方上签发出来的,因为户部负责天下赋税,自有钱粮在册,而地方的钱粮赋税也要根据户部底册上交......”
“可是......地方上交来的钱粮,却总是因为各种原因,差着数量,每次差数,都得重新回去地方,补足钱粮......”
“但是因为太过麻烦,所以地方官员并没有严格遵守此规定......而是吩咐手下,手拿空白文书,只要是差不太多,就根据户部钱粮数目交付便是。”
“此乃元朝旧制,微臣为了及时完成朝廷赋税之时,也就睁一眼闭一只眼,却没有对陛下禀告此事。”
“微臣有欺君之罪,罪当万死,求陛下赐死!”
杨忠义跪在地上,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个清楚。
而朱元璋却是自始至终,都是神色淡淡的:“说完了吗?”
“说完了。”杨忠义像是虚弱了一样,跪在地上颓然说道。
“那就传旨吧。”
“着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彻查所有空印文书,着亲军都尉府,前往各州府拿人!”
“凡空纸用印者,皆斩。”
“各省布政使以下,各省左右参政、府同知、通判,州同知、判官,县丞、主簿,及各府、州、县手握印信者,若有参与此事,不必奏报,皆斩!副官罪行轻者,可以充军论处!”
这一番话说的淡淡的,可是落在这大殿之上,却是重若千钧。
不知道多少人,当场面如土色。
朱元璋这等做法,却是根本不计后果。
要知道,动用过空印的官员,那何止上千?
这是一种官场潜规则了,起码有着八成地方官员用过此法....
这要是真的按照朱元璋此时旨意去做......那所有地方官员,几乎都要死一个遍了啊。
可是这个时候,朱元璋声音淡淡,但那其中的血腥与威势,却是无人敢发话。
因为他们了解朱元璋......
朱元璋越是平静,就越是说明......他胸中的怒气,已经是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
现在,他整个人就好像是活火山一样。
谁敢在这个时候发一言,那就是在火山口上点鞭炮.....
那不是找死两个字就可以形容的了啊。
这朝堂......真的是要大变天了啊。
而此时,朱标站在一旁,却是眉头紧皱,他听完了户部尚书的话之后,也能看出,官员们虽是不合规矩,但也确实是有着无奈之处。
朱元璋这样行事,也确实是有些过了啊。
这......可是要将大部分的地方官员杀一个遍啊。
真的这么实施下去,地方上起码是要震动三年。
要知道,那些地方大臣大多是从战争中成长起来的,熟知民间疾苦,在治理地方上,也已经是成熟了,其中有一些对地方上多有贡献。
为了空印而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而一刀切的赶尽杀绝......真的值得吗?
朱标心底有些犹豫。
可是他也知道......朱元璋是不可能犹豫的。
能放手死上千军万马,去争夺天下的人,心中不会有妇人之仁。
这可怎么好?
难道要眼睁睁的看着,整个朝堂大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