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正道五山之一,也是佛门圣地。
五台山以土行,入水,坐火,御风四门宝术囊括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掌控四象之力以此成就最强传承四象不灭金身。
修成后举手投足之间就能破碎万象重演地水火风。
不过转世之初郑奇遇到过五台山的慧寂大和尚。
五台山以大智慧悟作为辈分。分别是祖师主持的“大”字辈,一流大修士的“智”字辈,二流修士的“慧”字辈以及入流的“悟”字辈。
一个法脉,一流大修士也不会太多,慧寂大和尚作为二流称号修士在五台山多少也算是个人物。
而且当时他遇到慧寂大和尚还是因为欧家兄妹。
欧家乃是九州有数的大世家之一,其背后是大乾王庭遗留在阳间的血脉后裔。当时郑奇就怀疑是五台山与大乾达成了某种协议,想要得到大乾的黄白宝术。
五台山原本以宝术修行四象变化,其中就包括了水火以及土属性的宝术。黄白宝术规则偏向金属性,如此五行便有了四种。
要是再找到一门木之规则较多的宝术,五台山完全可以再开一门五行之道。
以前郑奇不懂,只是觉得五台山有野心。
但是各大势力哪一家又没有野心呢?虞皇甚至想通过联姻吞并前朝所有宝术传承呢。
对比之下五台山想要修五行之道也不算什么了。
但随着郑奇自己修成大道,真正见识了青衣教和赤神教的手段之后郑奇才明白五台山这一举动背后的意义。
没有哪一个法脉会嫌自己传承的宝术多。
但是法脉收集这些宝术只是为了给后来的门人一个新的选择,期待他们走出新的道路。
因为一门宝术想要大成需要领悟的规则太多太繁复了。
就用郑奇曾经的移景宝术举例,入门的移景宝术主要是一些关于幻术,光影之类的规则。而登堂级的移景宝术就形成了三维模板,涉及许多空间变化,而大成的移景宝术则涉及到了时间变化。
可见一门宝术涉及规则又多么复杂多样。
修士打破自身魂魄限制达到九百年修为,但是魂魄所能容纳的规则依旧是有极限的,那就是四门大成宝术规则。
哪怕有极个别魂魄天赋极高,能容纳更多的规则也绝对达不到五门大成宝术的程度。
也就是说除非有办法再次提高魂魄上限,否则永远不可能让魂魄容纳五种宝术。
那五台山为什么要以五种宝术去走五行之道?
这就证明五台山已经有了承载五种宝术的修士,否则这五行传承的设想根本没可能成功。
不过,这是如同自己一般以尸解宝术强化魂魄转世,还是有了如同观想图一样的际遇提高了魂魄上限呢?
亦或者五台山修行物质之道已经有了突破?
怀揣着这样的疑问,郑奇再次找上血胎老祖,分出一尊“郑言”的分身朝着五台山而去。
就在郑奇想要提升自己实力的时候,青辰子也没有闲着。
七情法脉所在的未知之地,张自在一身光芒笼罩,化作一尊七色光芒的巨大法相。
旁边一道道波光流转,隐约显露出一个道人的模样。
而在他们对面则是一尊恢宏伟岸的巨大神灵。虞皇虽然遮掩,但是他培养出来的身神在法脉之上依旧气象万千。
双方看上去相隔不远,然而仔细一感知却发现对方所在空空如也,什么东西都没有。
虞皇并没有如同郑奇一样经历过两种不同的法脉,因此只觉得这处空间奇特,倒是没有发现法脉所在空间有多么特殊。
“道友受伤了?”
虞皇通过神灵的视角一下子发现了张自在的状态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