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君,正是扶林的舅舅。
在嬴政颁布那份诏书,解除昌平君的相位之后,许多人都想要去探望昌平君,其中就包括扶林,可惜,即便他是太子之尊,仍然遭到了阻拦。
之后,嬴政得知此事后,更是亲自训斥了扶林。
嬴政还记得训斥完扶林后投向他的目光,目光中充满了复杂之情。
韩非在心中叹了口气,‘秦王哪里是不让你去探望昌平君,这分明是在保护你啊!如果昌平君真的有问题,你确实不应该和他有过多的接触!’
‘即使秦王不在乎这些,但有时候,即便是秦王,也难以堵住众人之口,与昌平君走得太近,会将你置于不利的境地!’
这些话,韩非并没有直接对扶林说。
他没有回答扶林的问题,而是继续向扶林讲解法家的学说,“明智的君主之所以能够建立功业和名声,有四个原因:一是天时,二是人心,三是技艺,四是地位。
没有天时,即使有十个尧也不能在冬天让一粒种子生长;违背人心,即使有贲、育也不能用尽人力。
因此,得到天时则不劳而自生,得到人心,则不催而自勉;依靠技艺则不急而自快;得到地位则不推而名成。
如同水流,如同船浮。
坚守自然之道,执行无穷之令,因此称为明智的君主……”
扶林听着韩非的讲解,也收起了那些杂乱的思绪,认真地听了起来。
自从太子扶林出生后,嬴政就特别宠爱扶林。
为了让扶林成为一个合适的继承者,在韩非抵达秦国之后,他立刻安排韩非担任扶林的导师。
韩非所倡导的法家理念,是治国之道,若扶林能够深入学习,成为一个合适的继承者自然不在话下。
正是由于自幼深受韩非法家思想的熏陶,这个世界的扶林与原本世界的扶林有所不同,尽管韩非出身于儒家,但由于他的教育,扶林并未像历史上那样盲目推崇儒家学说。
在章台宫中,嬴政处理完昌平君的事务后,向林天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林先生可知农家的藏身之地?”林天点头表示知道。
“这次要消灭农家,林先生需要多少兵力?”嬴政又向林天询问。
尽管他在昌平君面前表示过想要摧毁他所关心的楚国,但灭楚之事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凭一时冲动。
倒是林天在田光面前提到的消灭农家一事,确实可以付诸实施。
农家被田光、昌平君所利用,为他们做了许多事情,是他们最大的支持。
这样一个江湖组织,拥有数万之众,若愿意为秦国效力也就罢了,他们偏偏不愿意为秦国效力,留着他们,实在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在林天说出那句话后,嬴政也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农家这个麻烦。
林天摇了摇头。
嬴政不解,“先生这是何意?”
林天道:“我的意思是,不需要动用一兵一卒,仅凭我阴阳家的力量,就可以消灭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