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念到达后,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吧!”
一道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从屋内传出。
伏念推开门,走进屋内,只见一位身材高大,头戴高冠的老者坐在桌前,在竹简上撰写文章。
在两位杰出的弟子李斯和韩非相继学成之后,荀子便开始了他的半隐退生涯,除了偶尔在小圣贤庄向学生们传授知识,他大部分时间都致力于学术研究。
“伏念,你今日前来有何贵干?”
荀子一边在竹简上刻字,一边向伏念询问。
“荀师叔,请您过目此物……”
伏念将手中的物品递给了荀子。
荀子一手执笔,另一手接过了物品。
“看似布匹,却非布匹!”
荀子立刻察觉到了手中物品的特殊之处。
伏念解释道:“此物名为纸,乃是秦商贩至齐国之物,产自秦国,其用途在于书写,外观与布匹相似,但价格却极为低廉。”
“哦?”
荀子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毫不犹豫地将手中的纸放在案上,随即开始书写。
转眼间,一张纸上便布满了文字。
他拿起墨迹未干的纸张,开始评价。
“虽不及布匹坚韧,却比竹简轻便许多,这一张纸上所书之文,足以填满一卷竹简……”说着,他又望向了一旁堆积的竹简。
一堆竹简,看似壮观,实则内容有限。
荀子亲自体验了纸张,推测自己手中的这一叠纸,大约可以记录下竹简上的所有内容。
随后,他又向伏念询问了一些细节。
了解了此物的具体价格后,心中大致有了数。
虽然比竹简、木简稍贵,但与布匹相比,简直是价廉物美。
于是,荀子给出了评价,“此物的出现,虽不能立刻取代竹简、木简,且此物易损,却更加轻便,有了此物,对于天下学子而言,无疑是增添了一种新的书写材料……”
“此物,可助于教化之功!”
荀子眼光独到,立刻看出了此物的价值。
竹简沉重,且一卷竹简所能承载的文字有限,用竹简写成的书籍,不仅运输不便,阅读也颇费周折,而达官贵人所用的布匹等物虽然轻便,但价格不菲,只有少数人能够使用,普通人难以负担。
然而,纸张的出现,却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它比竹简能书写更多的文字,更加轻便,又比布匹便宜。
只要此物能够广泛传播,逐步取代竹简,到了那时,书籍将不再是沉重之物,或许会有更多人能够阅读书籍,从而识字,虽然不能说完全教化天下,但此物的出现,确实能够推动教化的发展。
“荀师叔对此事评价竟如此之高?”伏念有些惊讶。
随即,他又提到了一个问题,“但此物出自秦国……”秦国,在儒家心中的地位并不高。
连年征战,连续灭掉五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