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冯大夫捋了捋胡须,看着热闹的医馆,感慨道:“经此一事,咱们杏林春堂能有如今的声誉,全靠云姑娘你。”
云珊连忙摆摆手:“冯大夫,我不过做了该做的,医术上还得靠您多多指导。咱们往后还得继续努力,钻研医术。”
二人互捧着,云珊拿起来一个单子给冯大夫看,俏皮的说:
“二掌柜呀,这来往问诊的不止有白衣布丁,农妇田妪,这一个月,瞧着一些东几巷子的富商家也有人来,所以,我打算多进些好药材,到时候问清他们的打算,再写方子。”
冯大夫点头,“这药材好,着实有利于病症恢复,如此很是合理。”
此后,云珊每日打烊后,都抽出时间,关在房里研读医书、整理当日的病例。
云珊给阿福派了个单独的差事,让他走访京郊附近药农和药商,引进一些价高但对症常见病的药材品种。
这阿福的确是个头脑灵活的,多次以低于京都普通药铺的进价,采购了药材。云珊瞧着他学着认药材也快,便觉得是个好苗子,想着让他学学认字。
随着药材种类的不断丰富,杏林春堂能治疗的病症也越来越多,云珊总是耐心地接待每一位患者,和冯大夫一起坐诊。杏林春堂成了远近闻名的仁医之地,云珊也只想着稳稳地走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
可树欲静而风不止。
晌午时分,杏林春堂里热闹依旧,药香弥漫。抓药的伙计熟练地称药、包药,不时回应着患者的询问。云珊穿梭在人群中,一边安抚着焦急的患者,一边查看新到的药材。冯大夫坐在诊台前,认真地为一位老者把脉。
好不容易忙完一阵,云珊才得空坐下喝口水。这时,小厮匆匆跑来:“云姑娘,李大人来了。”云珊连忙起身迎接。
李茂走进医馆,环顾一圈,笑着说:“掌柜这杏林春堂如今是越来越兴旺了。”
云珊苦笑着回应:“姐夫怪会打趣的,您是不知道,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好多事儿都顾不过来。”
走到内室,李茂收起笑容,神色略显凝重:“小姨,我此次来是想提醒你,这商道上,各行均有行会。医药行会那边怕是要有动作了。京都的行会向来强势,杏林春堂如今生意这么好,却还没加入,他们也许不会善罢甘休。”
云珊微微皱眉,无奈道:“我早有加入的打算,也知道这行会人脉广、消息灵通,对医馆发展有好处。之前就想着去拜会行长和几位行头,可实在抽不出时间,这事儿就耽搁了。”
李茂点点头:“理解你的难处,但你还是得尽快找个时间去一趟,不然恐怕会有麻烦。”
———
另一边,在行会的议事厅里,气氛压抑。赵奎猛地一拍桌子:“那个杏林春堂,太目中无人了!揽走我们这么多生意,却连个入会的意思都没有,一分保护费也没交,必须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行头皱着眉说:“赵管事,我看还是先别冲动。杏林春堂如今名声在外,百姓信赖,要是贸然动手,怕是会引起民愤。”
赵奎冷哼一声:“那依行头之见呢?就这么算了?”
这时,一个手下匆匆进来,在赵奎耳边低语几句。赵奎脸色稍缓:
“我已派人去杏林春堂探查虚实,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大能耐。等摸清情况,再做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