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高皇帝,那些妖风不过是一些自然现象,错开春秋二季,挑选夏冬时节过去便可。”
朱厚熜提醒道。
“好,待咱将大明的银子从倭岛拿回来后,便将那些蒙元余孽全都收拾了。”
“太祖高皇帝,朕觉得倭岛这个地方,可以派秦王或者晋王过去就藩。”
“那些海外地域,不乏有一年三熟甚至一年四熟的土壤作物。”
“宗室子弟中也可以挑选一些人出去,为大明征伐海外地域。”
朱厚熜将自己在嘉靖朝做的,让那些被当成猪养的宗室子弟们,培养了一番后,便发往海外的做法,跟这些大明皇帝们详细介绍了一下。
“好主意。”
永乐朝朱棣眼睛一亮。
他最头疼的就是自己二儿子和三儿子总想着造反的事儿。
可是皇帝的位置只有一个啊。
现在好了,将老二和老三发往海外,让他们去外面折腾去。
其他皇帝们也都思索了一下朱厚熜的建议,他们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避免了因为皇位而发生的骨肉相残。
“皇帝,朕有一个问题。”
正德皇帝朱厚照忽然开口说道。
“皇兄,你说。”
朱厚熜看着眼前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有些疑惑。
“刚刚说了那么多,还没有解决官员贪污的问题呢。”
正德皇帝朱厚照对官员贪污这个问题很是重视。
其他朱家老少们也都从银子的诱惑中回过神来,全都眼巴巴的看着中间的朱厚熜。
“说到这个问题,朕在嘉靖朝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官员收入公开化。”
“第二,高薪养廉。”
“厚熜,你的意思是,朝廷发放多少俸禄下去给官员,那官员必须将所得的俸禄公开出来?”
“另外还要给那些混账东西加俸禄?”
“不行,第一个咱就不说了,第二个,给那些混账东西加俸禄,他们难道就不贪了?”
老朱摸着下巴,思索片刻后,有些不满道。
“太祖高皇帝,朕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
“诸位先帝,咱们大明收税,收的是粮食还是税银?”
朱厚熜稍微安抚了一下朱元璋后,看向一众朱家老少。
“朕知道,这个问题朕知道。”
正统皇帝朱祁镇跳了出来。
“英宗皇帝,你说。”
朱厚熜看着眼前的正统皇帝朱祁镇,笑着鼓励道。
“我大明收税,一般都是从百姓手中收粮食,然后将粮食转为官银,由地方运送到京,送入国库。”
“而其他方面则是需要缴纳银子作税。”
“嗯,是这样。”
“那么,诸位有没有考虑过,其中的损耗问题。”
“厚熜,你的意思是,火耗?”
永乐朝朱棣反应过来了。
“嗯。”
“地方官员将这些税收粮食运往京城的途中都会有损耗,这就给那些心怀不轨的官员提供了贪污的机会了。”
“有的官员甚至会故意踢装粮食的箩框,将那些洒落地上的粮食算作是损耗,这样一来,损耗的部分就进了他们自己的口袋,也就是火耗。”
“而另一种火耗,便是地方官员在收取税银的时候,需要将百姓的手中零碎银子重新铸造成官银。”
“由于地方熔炼金银技术的有限,熔炼的过程中会消耗掉部分银子,导致实际收上来的银重与铸造的官银,重量不等。”
“这其中的损耗,便是火耗。”
“朕的办法就是,火耗归公,将这些火耗全都收归国库。”
一应朱家老少对这个“火耗归公”有些不太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