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人大笑起来,这反击何等巧妙,表面上是对陈韪童年智慧的肯定,实际上是一种讽刺,暗示陈韪现在并无显着成就!果真是“建安七子”之一的孔文举啊!
有素来仰慕这位孔北海的,向周围之人说起“一门之争”的故事!
彼年,名士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记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张俭。逃到孔褒家中,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后来事情泄露,孔褒、孔融则被逮捕入狱,但不知他们二人是谁获罪。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一门都争着赴死,成为美谈。
自然也有面露惋惜的,人无完人,事无完美,尺有所短,寸有多长,即使是最优秀的人或事物,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这位自幼便以“融四岁,能让梨”闻名曲阜的孔文举,自负于才气秉性,立志平定国家的危难,但才器粗略,思想空乏,未能成功。后被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朝仪等罪名处死。可叹可悲!
【楚汉相争时,刘邦被项羽围困,项羽威胁要烹杀刘邦的父亲,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刘邦却回应说: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我们是结义兄弟,你的父亲就是我的父亲,如果你要烹杀他,请分我一杯汤。】
此时正被项羽绑在案板上的刘太公,望着旁边的大锅还有锅下的熊熊烈火,只想呵呵一笑,刘季啊刘季,你可真是个大孝子啊!
正在西面的刘邦心中自有沟壑,对项羽了解至深,此事并不会成真!自古以来,孝道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且项羽自况出身贵族,若是行此等之事,定会落人口舌,流有恶名!此等所为被世人所鄙,不得人心,不为人道也,定会被左右相止!
有人对项羽在政治策略上的幼稚和短视鄙视,项羽未能认识到,单纯依靠暴力和恐吓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激化矛盾,使对手更加坚定地反抗。
而汉王在面对项羽的威胁时,表现出了冷静和机智,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避免了直接对抗项羽的威胁!也只有汉王这般之人,才能将天下收入囊中啊!
李世民在太极宫内与众朝臣相谈,提及汉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剑定天下,既而规模弘远,庆流子孙者,此盖任得贤臣所致也。
从前汉高祖不过是农家子弟罢了,他提着三尺长剑夺取了天下,进而规划得如此宏大深远,使得恩泽流传给后代子孙,离不开他善于任用贤能之臣,这些贤臣为他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支持,共同创造了汉朝的繁荣盛世。
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嘉谋,致天下于太平耳。我虽然不算明君,幸亏你们多次匡正补救过失,希望凭借你们直言鲠议,以实现天下太平啊!
【春秋时期,楚国攻打随国,随国质问:我无罪,为何进攻?
楚国霸气地回答:我蛮夷也!
我是流氓,想打谁就打谁,还需要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