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英国表达反对态度之外,其他欧洲国家对于意大利占领利比亚并未有明显的反对,意大利还是有希望获得这片来之不易的殖民地的。
作为欧洲大陆上除了英国之外最强大的国家,德国也有自己的殖民动作。
因为德国统一较晚的原因,在德国政府启动殖民计划的时候,世界的大部分土地都已经被列强瓜分完毕。
德国也只能将目光放在非洲,寻找着其他列强还没有踏足的土地。
事实上,还真的让德国人找到了这样的土地。
关于这件事,就不得不提到英国在非洲的殖民政策了。
因为非洲大陆内部原始森林较多的原因,欧洲列强对于非洲的殖民主要集中在海岸,很少深入非洲大陆。
这也导致英国的殖民并未聚焦于殖民地主权,而是选择掌控非洲地区的贸易,类似于经济殖民的形式。
别看英国殖民者的足迹已经遍布欧洲大陆,实际上有大片的土地英国并未宣布主权。
德国人也正是钻了这样的空子,在非洲找到了两处英国虽然已经到达但是没有宣布主权的土地。
其中一处土地位于英属开普殖民地的西北部,最近处距离英国的开普殖民地只有几公里的距离。
也可以这么说,德国人完全是在英国的眼前组建了自己的非洲殖民地。
偏偏英国人还没有什么理由反驳,因为英国确实没有宣布这片土地的主权。
德国拿到主权的方式也很值得一提,他们并未选择欧洲列强传统的建立殖民据点,然后连成一片宣布主权建立殖民地的流程,而是干脆利落的利用军队强行征服了当地的土著部落,随后和当地的土著部落酋长签署了一份他们根本看不懂的条约。
这些土著哪里看得懂德文书写的条约条款,在德国军队钢枪大炮的逼迫之下,他们只能莫名其妙的在条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且按上手印。
按上手印也是德国强加的另一道保险。毕竟德国人初来乍到,他们也不清楚这些土著到底叫不叫这样的名字。
土著当然不会用德语来写字,他们都是用的自己的语言,德国人同样也看不懂。
不过看不懂不要紧,只要按了手印,后续手印能对上人就行。
也正是在这样一份签约双方只有一方知情的条约的帮助下,德国成功建立了自己在非洲的第一个殖民地。
德国西非殖民地建立的过程可谓相当精彩,基本上就是在英国的眼皮底下建立的。
这也让英国人察觉到了一丝危机,要真按照德国这样的证明方法,哪怕英国在柏林会议中拿到了刚果南部土地,开罗开普敦连线线路上的其他土地也会被欧洲列强所瓜分。
英国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造成殖民地竞争,难道次次都能用这样的办法吗
毕竟英国也是欧洲国家,英国的实力并没有完全碾压其他的欧洲列强。
既然是欧洲国家,那自然要遵守欧洲国家一直默认的规定的。
英国政府内部进行商议之后,决定对西班牙进行一定的退让,更快推动柏林会议中关于刚果南部土地的妥协。
只有早一点解决了刚果南部土地的争端,英国才有足够的精力完成开罗开普敦连线,同时防备德国这样更加强大的列强以自己的方式快速殖民非洲。
西班牙毕竟是一个中等列强国家,所能造成的威胁是有限的。
哪怕给西班牙机会,光靠西班牙那2000多万人,也无法殖民太大的土地。
但德法这样的国家不同。德国和法国拥有更多的人口,更发达的工业和更繁荣的经济,这也代表着他们能殖民的非洲土地是更多的,能够吸的血也是更多的。
非洲大陆就如同一块大蛋糕,虽然英国人分到了最大的一份,但其他国家无时无刻不在盯着这块大蛋糕。
只有彻底的将其吃到嘴里,才能确保英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英国主要防备的,还是端着盆来抢吃的的德国和法国。
对于西班牙这样拿着碗的列强,适当性的退让也没有问题。毕竟西班牙的胃口有限,就算把蛋糕让给西班牙,西班牙也注定会消化不良。
柏林那边,柏林会议在不缓不慢的进行着。
而在马德里这边,英国大使也再一次找到了卡洛。
和上一次求见卡洛不同,这一次求见卡洛的时候,英国大使表达出了更加恭敬的态度,言语之中也没有上一次那么强硬。
在和卡洛的会谈当中,英国大使不止一次的提到了开罗开普敦连线对英国的重要性,且表示英国愿意在刚果南部土地之外的其他土地上进行一定的退让。
英国提出了三个条件可以供卡洛和西班牙政府选择。
第一个条件是在荷属东印度殖民地上,英国愿意让西班牙占领更多的土地,作为对刚果南部土地的补偿。
不过,荷属东印度最核心的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英国是不愿意放弃给西班牙的。
第二个条件是在新几内亚岛的殖民上。英国政府可以默认西班牙在新几内亚岛的殖民行动,并且支持西班牙未来在新几内亚岛建立的殖民地。
第三个条件则是在中东方面,英国可以允许西班牙的阿曼殖民地向北扩张到休战诸邦的范围。
从这三个条件上也能感受到英国退让的态度。
只不过,英国退让的力度并没有那么大。不管是荷属东印度还是新几内亚,又或者说是休战诸邦,价值都没有那么大。
英国之所以愿意在这些土地中退让,实际上也是因为英国在这些土地并没有太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