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4章 支架集采(2/2)

……

话说心内科副主任傅欢离开介入科,回到了心内科。

当他和科室其他医生谈到了,急诊科可能要组建介入科的消息。

每个人的心情,那可是大不相同的。

在医院里,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和介入科,在临床业务上往往有部分的重叠。

特别是在介入手术这一方面,外科可以做介入,内科也可以做介入,介入科更能做了!

但是目前公众默认的,心脏介入是由心血管内科来做。

而心血管外科则是更倾向于微创化,或者传统内科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冠脉搭桥和主动脉夹层等需要开胸的高难度手术。

在基层医院里,心血管外科的发展比较困难,主要是心外科人才培养周期很长,一个合格的心胸外科主刀医生至少要十几年,甚至是二十几年的时间。

而且心脏手术需要的仪器设备相对较贵,种种原因导致基层医院几乎就没有心外科,而心内科都是一家独大的状况。

这种情况也延伸到了大型三甲医院。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很多手术都可以通过介入来解决,介入手术的优点摆在这儿,手术创口小,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心外科的越来越式微,除非顶级医院心外科,很多大三甲心外科基本没什么业务量了。

而现在的情况是,如果急诊科开展心脏急诊介入,势必会涉足心内科的业务量。

“老傅啊,你觉得有没有一种可能,等急诊科组建了介入组,会分掉我们心内科的急诊病人?”

心内科一个年资比较的副主任医师田为民,在听到傅欢的消息之后,表示了担忧。

整个京都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每年 的心脏急诊介入手术量多达上千台。

如果这上千台的手术量被急诊科瓜分了,对心内科业务收入是一个不小的影响。

傅欢却是微微摇头,“急诊科的人才多少?他们每天能帮忙分担一台急诊,那就已经很不错了。”

说这话的时候,傅欢把心内科急诊手术排班表拿了出来,“你看看现在我们有多少医生愿意做急诊介入呢?”

排班表上的急诊手术医生,只有寥寥几个。

自从心脏介入支架进入国家集采时代之后,这个领域的利润大幅度腰斩。

说个不好听的,以前的心脏导管室,可不是随便能进去学习的。

很多科室主任都把关着心脏导管室的人员进出,研究生都不一定好进去。

但是现在,只要是个进修生、规培生,可能都放你进去学习。

因为现在都没啥钱了,没人愿意学了,而介入手术还要承担着辐射的风险。

谁愿意来做呢?

“哎,老傅啊,你说的也是啊,反正我是不愿意做了。”副主任田为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急诊手术也累,如果急诊科能帮我们分担一部分,倒是好事。”

傅欢笑着点点头:“就是说啊,我们手术医生能轻松一些,平诊手术可以做,急诊让给他们吧。”

说白了,就是没钱了,没人愿意做了。

如果支架没集采,一个支架还是几万块钱,这手术可就轮不到规培生、进修生,和急诊科了。

@笔下文学 . www.s6088.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