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3章 火器研发,实力进阶(1/1)

林墨深知,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下,实力才是立足之本。蒸汽机的突破虽为台岛带来了转机,但要想在与朱棣、朱允炆的博弈中真正占据上风,还需进一步提升军事力量。于是,他决定秣马厉兵,加大对百科学院的投入与奖励,全力推动新火器的研发。

林墨神色庄重而坚定,召集了百科学院的全体成员。他站在众人面前,声音沉稳有力:“诸位,当下台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蒸汽机的成功,是我们齐心协力的成果,但这仅仅只是个开端,远远不足以支撑我们应对未来。我决定拨出更多的资金,全力为大家创造更好的研发条件。并且,只要新火器研发成功,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员,都将收获丰厚的奖励,金银财宝自不必说,在台岛还将享有至高无上的荣誉。” 众人听闻,情绪瞬间被点燃,群情激昂,纷纷表态将拼尽全力,不负所望。

在百科学院如火如荼开展研发工作之际,林墨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的信件。看到熟悉的字迹,他心中一动,这是蓝玉的来信。一年前,林墨派蓝玉前往吕宋,嘱咐他在那里发展势力,为台岛开拓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如今,终于有了回音。

林墨迫不及待地拆开信件,蓝玉在信中详细描述了他在吕宋的经历。初至吕宋时,蓝玉犹如置身于荆棘丛中,困境重重。当地语言犹如天书,难以理解,文化习俗与中原大相径庭,行事风格迥异。加之当地各股势力犬牙交错,彼此间钩心斗角,对这位外来者充满了警惕,时刻防备着他的一举一动。但蓝玉绝非等闲之辈,他那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此时展露无遗。他凭借着果敢的决策力,迅速行动起来,四处招募精壮之士,组建起一支纪律严明的武装力量。面对周边外敌的侵扰,蓝玉带领这支队伍挺身而出,帮助当地一些饱受欺凌的部落抵御外敌。战场上,他身先士卒,指挥若定,一次次击退来犯之敌,以鲜血和胜利赢得了部落民众的信任与敬重。

随后,蓝玉并未满足于此,他将目光投向了吕宋的商业领域。凭借着与生俱来的敏锐商业头脑,他精准地捕捉到了当地商业活动中的诸多契机。先是涉足利润丰厚的香料贸易,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周旋,巧妙地与各方势力达成合作,逐渐积累起第一桶金。接着又投身于新兴的海上运输行业,购置船只,组建船队,开辟新的贸易航线,其商业版图不断扩张。如今,在吕宋的富人圈中,蓝玉已然成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一言一行皆能掀起波澜。“大人,我在吕宋已根基稳固,可随时为台岛提供支持。” 蓝玉在信中言辞恳切地写道。

林墨看完信,心中感慨万千。蓝玉在异国他乡披荆斩棘,终获成功,这份成就无疑为台岛增添了一股强大的助力。他小心翼翼地将信收好,心中暗自思索,如今新火器研发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待其大功告成,若局势陡然生变,蓝玉在吕宋经营多年的势力,凭借其雄厚的财力与武装力量,或许能在关键时刻发挥扭转乾坤的关键作用 。

放下信件,林墨又全身心投入到火器研发的事务中。他凭借自身独有的现代知识,宛如永不干涸的源泉,为科研人员们源源不断地输送创新思路。他就像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师,详细入微地描绘着现代火器的原理与构造。从子弹那精密得如同微缩艺术品般的发射机制,其内部零件的协同运作仿若一场无声而有序的舞蹈,到枪械复杂得好似精密机械迷宫的自动装填系统,每一个细节都被他剖析得淋漓尽致,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火器性能的细微之处。科研人员们围坐在一起,他们的目光紧紧跟随着林墨的每一个动作,耳朵捕捉着他说出的每一个字,听得全神贯注,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科技世界。可在惊叹之余,他们心中也如坠巨石,深深意识到前路挑战巨大,犹如在荆棘丛中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研发进程并非一路坦途,从一开始便布满了荆棘。在着手制造新型火枪时,科研人员们便遭遇了重重难题。首当其冲的便是枪管制造,这一关键部件需承受火药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力,那冲击力宛如狂暴的野兽,试图摧毁一切束缚。这对枪管的材质与工艺提出了近乎严苛的要求,仿佛是在要求工匠们在针尖上起舞。百科学院的工匠们秉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如同无畏的探索者,尝试了各种金属材料。从常见的铁,其质地虽坚硬却在高温高压下略显脆弱;到铜,有着良好的导热性却难以承受如此强大的冲击力;再到稀有的合金,每一种材料都像是一把未知的钥匙,等待着他们去尝试开启成功的大门。他们不断调整冶炼温度,那温度的细微变化就可能改变材料的性能,时长的把控也至关重要,多一秒或少一秒都可能导致结果天差地别。锻造的力度、次数等工艺参数也被他们反复斟酌,每一次锻造都像是在与材料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然而,在一轮又一轮的测试中,制造出来的枪管总是不堪重负,出现炸裂的情况,那炸裂的声响仿佛是对他们努力的无情嘲讽。林墨得知此事后,立即放下手中事务,心急如焚地一头扎进工匠们的工作间,与他们一同研究。他绞尽脑汁,在记忆深处那片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搜寻现代枪管的制造技术,如同在黑暗中寻找一丝曙光。经过多日的苦思冥想,不眠不休,终于灵光一闪,想到了一种特殊的合金配方。众人依照配方,反复试验,小心翼翼地调整各种金属的比例,每一次调整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决定命运的赌注。历经无数次失败,那些失败如同黑夜中的迷雾,一次次笼罩着他们,但他们从未放弃。终于,在不懈的努力下,制造出了能够承受高压的枪管,那一刻,整个工作间都被喜悦的氛围所笼罩,仿佛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紧接着,子弹设计的难题如巍峨高山般横亘在众人面前。林墨深知此事的关键,他召集科研人员,于宽敞的研讨室内,摆好纸笔,耐心地向他们讲解现代子弹的结构。他拿起一支自制的简易模型,从前端那尖锐且沉重、肩负着杀伤使命的弹头讲起,详细阐述其材质与形状对穿透力和杀伤范围的影响;继而打开弹壳部分,展示其如何严丝合缝地包裹火药,确保在击发瞬间,能量能被精准且高效地释放;最后,谈到至关重要的火药部分,林墨的语气愈发凝重,将不同火药成分在燃烧、爆炸过程中的作用一一道来。科研人员们围聚在旁,或蹙眉思索,或奋笔疾书,将林墨的每一句话都铭记于心,随后迅速投入到适合新型火枪的子弹研制工作中。

但在火药配比这个关键环节,他们再度陷入困境。不同的火药配比,犹如为子弹赋予了不同的 “灵魂”,会极大地影响子弹的射程远近、威力大小以及飞行稳定性。科研人员们深知责任重大,日夜驻守在实验室。实验室里,弥漫着刺鼻的药味,试验台上摆满了各种量具与实验器具。他们一次次调整火药中硝石、硫磺、木炭等成分的比例,从最初的微小调整,到逐渐大胆尝试新的配比组合,每一次调整都伴随着紧张的实弹射击试验。每一次试验,他们都分工明确,有人负责精准测量射击距离,有人全神贯注地记录子弹飞行轨迹,有人则紧盯命中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录数据的纸张堆满了桌面,图表上的曲线起起落落,那是他们心血的直观呈现。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调整,在一次阳光初照进实验室的清晨,他们终于找到了最佳的火药配比,制造出了性能优良的子弹。

在研发新型火炮时,林墨凭借对现代火炮技术的深入了解,胸有成竹地提出了增加火炮射程和精度的方法。他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向科研人员们建议改进火炮的炮膛设计,采用螺旋膛线,详细解释其原理:使炮弹在发射时能够高速旋转,如同在天空中高速旋转的陀螺,从而提高飞行的稳定性和精度。科研人员们对这个新颖的想法展开深入研究,古籍藏书阁内,他们翻阅各类古籍资料,寻找古代类似设计的灵感与线索;制造车间中,结合实际情况,在实际制造中不断优化膛线的深度、螺距等参数,一次次打磨、测量,力求达到最佳效果。同时,为了提高火炮的发射速度,他们深入研究古代抛石机快速装填的原理,在图纸上反复勾勒、修改,设计了一种新的装填机构。随后,在试验场上,经过反复测试与改良,从最初的缓慢装填到后来的迅速连贯,大大缩短了装填时间,提升了火炮的实战效能。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百科学院终于成功研发出了新型火枪和火炮。新型火枪外观简洁流畅,枪身经过精心打磨,射速快、精度高,有效射程比传统火枪增加了近一倍。新型火炮则显得威严庄重,炮身坚固,威力巨大,射程更远,精度也有了显着提升。林墨亲自观看了新火器的测试,试验场上,火枪连续射击,子弹如疾风骤雨般飞向靶标;火炮怒吼,炮弹带着强大的气流呼啸而出,精准命中远处目标。看到火枪和火炮在试验场上发挥出强大的威力,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很好,这些新火器将成为我们台岛的有力武器。传令下去,立刻组织生产,装备我们的军队。”

新型火器一经列装,台岛的军队瞬间焕然一新。那些原本略显疲态的士兵们,如今手持崭新的火器,眼神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自信与威严。先进的火铳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峻的金属光泽,枪膛内蓄势待发的弹药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台岛军事力量的崛起。火炮更是气势恢宏,巨大的炮管指向天际,仿佛能将一切阻挡在前的障碍轰得粉碎。随着新火器的装备,台岛的军事实力如火箭般蹿升,在东南沿海一带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威慑力。林墨站在城楼上,俯瞰着这一切,嘴角微微上扬。他心里清楚,在这场波谲云诡的权力博弈之中,自己手中又多了几张足以扭转乾坤的强有力底牌……

@笔下文学 . www.s6088.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