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对于这个问题,他真的没有这个口才去反驳。若说这朝堂上嘴皮子最厉害的,除了御史就是礼部的人了。他在这方面还欠缺地多。
正当张敬宗苦思冥想的时候,这边已经有人开始反驳了,看着旁边一身儒雅之气的大儒张博钧,张敬宗心里舒了一口气,他就知道天和帝绝不会将希望只寄托于他自己一个人身上。
“陛下,潘大人此话差矣。”张博钧上前回禀道:“正所谓‘学而优则仕’,郡主所学足够出仕,更别说元嘉郡主不仅是在章渠的治理,更是在农事上,在救灾治理章县时,所做所为更是处处彰显郡主之才,郡主绝对有能力为官。”
天和帝这边看着下方的争论不休,这边潘昶似乎还要继续反驳,不过,他却是没有心情再和这些无关紧要的人耗下去了,天和帝看着前方的六部尚书和阁臣,没有一个说话的。
“卫卿可有什么想说的?”天和帝直接将目光停留在首辅卫逊的身上,温声问道:“朕想要听听卫卿的意见。”
“臣觉得既然此事事关元嘉郡主,不如请元嘉郡主到朝堂上来,再做判断。”卫逊回道。
众人知道,卫逊这句话尽管是没有任何定论,看似不发表任何意见,但是事实上已经偏袒了,同意元嘉郡主走上朝堂,已经是在偏向元嘉郡主入朝的这一方了。
“颜卿觉得呢?”天和帝听后点了点头,随后将目光放在了一旁的次辅颜思身上。
“臣附议卫首辅所言,请陛下宣元嘉郡主,再做定论。”颜思附议道。
随着颜思的话落后,一旁的阁臣和六部尚书基本上是附议天和帝的想法,这个时候,能坐上高位的都是聪明人,谁看出天和帝对此事的态度。特别是首辅卫逊和次辅颜思都已经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他们这个时候没有必要和天和帝唱反调。
“太子呢?”天和帝对着站在重臣之首的太子问道。
“儿臣附议。”太子回道。
“那就依照太子和列为臣工所言,宣元嘉。”天和帝宣布道。
沈皎跟随传唤地太监走在通往太极殿的路上,进入皇宫不知道多少次,但是这条路却是第一次走。
走过太极殿前的汉白玉石台阶,沈皎压下心中的激动和紧张,迈出沉稳地步伐,走进太极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