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农工(1/2)

“农事和工事?“天和帝听到沈皎的话后, 疑惑地问道:”如今可没有学堂会讲这个, 要知道在很多人的眼中,可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学堂这样的地方若是开设农事和工事的学课, 恐怕会引起朝堂不少人的反对?”

“这个我自是清楚的, 但是皇舅舅和我都清楚,虽说是士农工商,士在农前,但是国以农为本,若是没有了农事, 百姓连吃都吃不饱, 又哪里来得功夫去养活士呢?”沈皎答道:“所以,从古至今, 历代帝王改革的时候都是将农事的发展列在了重要的地位, 商君变法, 重农抑商, 便是为了农事能够为天下人所重视。”

“而如今的大齐, 皇舅舅和我也都明白, 只有农事发展,才能推动整个大齐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我费尽心思, 多次遣人从海外寻觅良种的原因, 皇舅舅不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而对土芋的种植试验极力赞同吗?”

“所以,农事的发展是推动大齐强盛的关键。而农事的发展关键又是什么呢?”沈皎抛出问题,也没有让天和帝回答,而是阐述自己的想法:“重光私以为农事发展的关键是在百姓,百姓才是从事农事的主要劳动力,只有要让这些人更多的了解农事,才能种植出更好的产量,培养出更好的良种。”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但是除了要优育的粮种外,好的种植经验也是必需的,这就需要种植经验丰富的人多加传授和宣讲,让百姓能够学习更多的种粮经验,这样,相信农事上应该能够得到较快的发展。”

沈皎说道这,不由想起之前她和天和帝在谈及土芋后,谈及的关于鼓励农事发展的事情,虽然鼓励的奖励机制已经下达,但是虽然有些效果,但是效果并不好。

她回去之后总结了一下原因,她觉得这主要是跟知识的落后,经验上没有得到交流有关,如果农事想要发展,就必须打破现在这种农民只知道闷头种地,什么都不知道,只凭自己的经验的局面。

这是她为什么坚持让百姓读书的原因,一是为了弄得礼义廉耻,知礼明义,第二就是为了丰富这些人的知识,所为“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是绝对没有错的,她希望百姓能够有一天,在种植方面有了疑问,也能有人会去翻找书本,去里面寻找答案。

有人会因为喜爱农事,通过这个学堂,活得更多的经验,能够结合书上的言论,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找到各种各样提高粮食产量的办法。所以,这才是她要对百姓普及知识的第二个根本的目的。

只有知识才是推动世界时代发展的动力。

“对于在学堂上讲解农事,也还有通过的可能,但是工事,却是不行了。工事是为士族看不起的‘末业’,在培养士的学堂上,讲解‘末业’,这个是恐怕遭到的反对会不小。”天和帝皱眉道。

沈皎明白,天和帝这么说,已经是给她留面子了,她若是这么做,反对声何止是不小,估计到时候朝堂上没有人会同意的。

“《尚书·泰誓》中有言,周武王声讨商纣王的罪名中就有一条‘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天和帝看着外甥女似乎不见改变意思的样子,说着这其中的艰辛:“之后,汉代武帝独尊儒术后,不少人就已经将工事和‘奇技淫巧’这四个字联系起来,你应该明白这四个字的意思,也明白儒家对工事的态度。”

“尚书中是有这一言没有错,但是以此来贬低工事,便是这些人曲解意思,过于迂腐了。”沈皎知道天和帝只是一种考验,若是否决,根本就不会和她在这里继续这个话题,所以内心并不慌张,尚书中的这句话,她十分清楚,“奇技淫巧”不过是一些腐儒的片面之见,哪里能因此否认工业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下文学 . www.s6088.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