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四时之龙(1/2)

天朝古代神话中掌管四时龙,夔龙、应龙、烛龙、相柳。分别为春天的龙即伏羲,又为雷神,夏天的龙一种有翼的龙,秋天的龙又名烛yin,其形象颇怪异,本领也极高强,冬天的龙相柳,又叫相繇,据说是共工之臣。</p>

1夔龙</p>

春天的龙。</p>

即伏羲,又为雷神,已见前述。</p>

简介:</p>

想象性的单足神怪动物,是龙的萌芽期。《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说文解字》)“夔,一足,?踔而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囗、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p>

相关与解释:</p>

1.相传舜的二臣名。夔为乐官,龙为谏官。《书.舜典》: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孔传:夔龙,二臣名。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巢许山林志,夔龙廊庙珍。后用以喻指辅弼良臣。2.古器物上的夔龙纹饰。夔龙又称且角龙。3.夔者,见于《书·舜典》,《国语·鲁语》,《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诸典中,或为乐官,或为木石之怪,或为国名。又作地名,...夔、夒,字形相近,义亦颇相似。《说文》“夔,神魖也,如龙,一足。从夂。象有角、手,人面之形。”</p>

2应龙</p>

应龙:1.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2.古代传说中善兴云作雨的神。</p>

《辞源》说“应龙”是有翅膀的千年龙,五百年的被称为角龙。龙是不凡之物,寿命奇长,应龙更是龙中之贵(当然,也有人认为应龙可指远古的氏族部落和神秘古国——应龙氏和应国)。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天问》中,对应龙如何帮助大禹治水、如何用尾巴在地面上划出一条江河引洪水入大海等奇事表示不解。</p>

应龙最早出现是在先前的黄帝时期,《山海经》和《史记》就有记载。大意是以黄帝为首的黄河流域部落与以蚩尤为首的长江流域的部落发生战争,双方都使用各种神奇的动物来帮忙。黄帝这边的应龙擅长“畜水”,蚩尤那方也有擅长呼风唤雨之灵物,本领较应龙更胜一筹,大雨飘向黄帝这边。黄帝处于弱势,就请天女“魃”帮忙止住了大雨,一举歼灭蚩尤部落。应龙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杀了蚩尤和夸父。由于战争消耗能量过大,本可上天做神的应龙不能返回天庭,无奈到南方生活(因此南方的雨水就比北方要多得多)。</p>

据《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long,黄long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p>

夏天的龙。</p>

应龙生有翅膀,《广雅》说:“有翼曰应龙”。应龙的原型为夏天的龙星。因为到了夏季,苍龙七宿升上南方高空,达到了一年中的最高点,好像奋翼翱翔,所以古人就在想象中给南方的龙cha上了双翼。《山海经》提到,黄帝和蚩尤打仗,久战不下,应龙蓄水,才降伏了蚩尤。杀了蚩尤之后,应龙就到南方住下了,所以南方多雨。如果天气干旱,就堆土塑成应龙的形状,立刻就会风雨交加。所有这一切说法,其实都源于应龙与夏天的龙星关系。</p>

帮助大禹治水</p>

闲居南方,应龙整日无所事事。物华变幻,斗转星移,一转眼就到了大禹时代,洪水滔天,生灵涂炭。大禹肩负起拯救苍生的重任,应龙前来帮忙。汉代的王逸和晋代的郭璞都附和这个神话故事,并强调应龙是有翅膀的。翅膀对于龙来说很重要,因为有翅膀,才有飞的可能,才会导致飞龙形象的诞生。应龙是黄帝和禹两代的功臣,具备呼风唤雨等伟力并有较高地位,但是翅膀的用处倒没发挥出来。</p>

但是,晋代王嘉《拾遗记》说,大禹治理洪水时,有“黄long曳尾于前”,与前述之应龙略有不同。又据《巫山县志》记载,相传大禹引导洪水到巫山的时候,有一龙挖掘水道gao错了方向,一不小心被斩杀。一般的龙就算有引水之功也会冤死于九泉。不论是应龙,还是黄long,说高点就是部落首领的得力帮手,说低点就是普通士兵,在人类世界中还谈不上多少神性。除应龙外,烛龙、勾龙、夔龙等龙形象后来未能见出在后代的发展。</p>

当然,黄long也可指称大禹。《山海经》说,禹的父亲鲧窃取天帝的“息壤”来掩埋洪水,最后被杀害在羽山的郊外,死后三年躯体不腐朽。天帝派天神用吴刀解剖鲧的躯体,结果诞生了一黄long,即大禹。这是龙化为人的故事雏形,而后代又多有将人比作龙的故事,如孔子称赞老子是龙等。</p>

山海经·大荒东经》:“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p>

3烛龙</p>

秋天的龙。</p>

烛龙又名烛yin,其形象颇怪异,本领也极高强。《山海经》说,烛龙住在西北方的章尾山,又叫钟山,所以又名钟山之神。烛龙人面蛇身,体形巨大,身长千里。烛龙闭上眼,就是黑夜,天地就淹没于黑暗之中,睁开眼,就是白昼,世界重放光明,烛龙不吃饭、不睡觉、平时也轻易不呼吸,因为它一呼气,就是炎热的夏天,一吹气,就变成了寒冷的冬天,还能呼风唤雨。烛龙所居住的西北方的钟山,是众鸟tuì换羽毛的地方,所以那个地方又叫委羽之山。那里是大地的边缘,终年日光照耀不到,因此既yin暗又寒冷,幸亏有烛龙口衔火精为之照明。</p>

这个居于西北的烛龙,就是秋冬之交的龙星,秋冬之交,龙星已经运行到了西北方。</p>

天朝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又名烛yin,也写作逴龙。人面龙身,口中衔烛,在西北无日之处照明于幽yin。传说他威力极大,睁眼时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闭眼时天昏地暗,即是黑夜。今文化史家认为,烛龙为北方龙图腾族的神话,其本来面目应是男根,由男性**器蜕变而来。其产生晚于女yin崇拜时代。</p>

山海经.大荒经</p>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yin,是谓烛龙。”又《海外经》:“钟山之神,名曰烛yin,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参阅龚维英《原始崇拜纲要》。</p>

楚辞.天问</p>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又《大招》:“北有寒山,逴龙赦只。”</p>

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淮南子·地形训》)</p>

天不足西北,无有yin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郭璞注《大荒北经》烛龙引《诗含神雾》①)</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下文学 . www.s6088.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