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些,每个孩子都没有意见。
他们已经知道了自己活着就是一件很艰辛的事,能有个安身之所就已经不容易,哪里还能要求更多?
马又又已经算是孤儿院里争气的孩子了,她上完初中就开始打零工,就这样半工半读,加上补助和奖金,读完了高中,考上了大学,要不是后来心态变了想自杀,马又又就会是这里第一个大学上完的孩子。
不要觉得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能专注于学习,他首先要自己养活自己,才能奢望去追求精神上的进步。
孤儿院只能负担你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其他的,就全看个人能力如何了。
马又又下了车,轻车熟路的走到熟悉的居民楼前,看着空荡荡的院子,沉默的看了几眼,才走进去。
敲了敲门,一个看起来十二三的孩子开了门,他眯着眼抬头打量马又又,“小双姐?”
马又又点点头,“浩子,是我。”
浩子让开身子让马又又进来,“院长妈妈给我们说你出国了,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屋内和清冷的院子截然不同,大大小小的孩子围在一起,嬉玩打闹,更小的幼儿在放声大哭,浩子为了让马又又听见自己的声音,说话都是喊出来的。
“有些事,院长妈妈呢?”马又又避重就轻道,“我找她有点事。”
“有个很小的孩子生病了,院长妈妈带着他去医院了,或许要到晚上才能回来。”
浩子把叽叽喳喳聚过来的小孩子拨开,“先一边儿玩去,小双姐今天有事,都别捣乱!”
马又又也知道小孩子生病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她不着急,只是先去了院长妈妈的房间。
那是一个很狭窄的房间,里面只有一张单人床,和半塞在床底下的一个柜子。
柜子上是一个很大的笔记本,上面记着每个孩子的信息。
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一张照片和两三行的文字描述。
马又又从最前面开始翻,她是这里的第一批孩子,她还能记得院长妈妈在得知了自己的高考成绩后,拿着这个笔记本,指着马又又的那一页对她说,她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碎花的襁褓,身上穿着的是米黄色的小棉衣,除此之外只有一个奶嘴,好像是为了防止马又又哭才塞在她嘴里的。
这种没有特征的东西当年就被拆掉了,毕竟孤儿院没有什么金钱来源,每一点东西都得节省。
但是马又又想知道的是她被丢在了什么地方,有没有人曾经找过她或者见过和她长相相似的人。
这是一个庞大而艰难的工程,马又又有足够的耐心,可以去完成这件事。
照片上的小姑娘是第一次照相,头发扎歪了,脸上的腮红像猴屁股一样,紫蓝色的眼影,火红的嘴唇,那是初中的时候,院长妈妈第一次带着马又又去照相。
照片下,是院长妈妈手写的两句话。
一九九六年九月十七,东郊烈士陵园三十二号墓。
包裹着红色碎花棉襁褓,襁褓应该是手缝的,身上套着米黄色小鸭棉衣,尿布是商店买的,还有个奶嘴,是绿色的。
马又又看着这两句话,皱起了眉头,烈士陵园,可是院长妈妈不是说自己是被送到孤儿院门口的吗?
不,这其中一定有原因,院长妈妈不会骗自己。
马又又想到这里苦笑,当时院长妈妈给自己气的名字叫马双,上户口的时候偏偏院长妈妈有事,只能拜托当时做饭的一个叔叔带着小孩子们去上户籍,可问题是叔叔不识字,最后是孩子们自己写的名字,其他人的都还好,到了马双,因为还不怎么会写字,马双就变成了马又又,对于这个结果,院长妈妈也有些哭笑不得,幸好马又又也不难听,索性就留了下来。
烈士陵园,马又又放下笔记本,一般人怎么会去那种地方?
很大的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父母,有一个人是烈士。
这个地址很明确,马又又搜了下这个烈士陵园,发现这个地方现在已经改成了公墓,那三十二号墓的位置会不会已经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