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轩辕开口制止:"祖母万万不可,姜氏库房充盈,孙儿念她生郡主们不易,也奖赏了她不少银两。"
"那祖母奖赏她一些补品吧,生双生,多是九死一生,元气大伤得大补!"
华嬷嬷这就去办。
"孙儿代姜氏谢过祖母!"/"霖儿代娘亲谢过皇太祖母!"
这霖儿的嘴越来越甜!
太后以过来人的身份教孙儿:"虽说她不愿入府,但你好好待她,就算石头也会有感动的一天,你们有自己的道理不扶她做正妃,如果她愿意相信轩儿你,她不会纠结一个名分。"
"孙儿知道,谢谢祖母教诲。"
她心疼两郡主,现下不便多留:"行吧,把孩子们带回去让姜氏喂喂吧,多在洛阳城待几天,下次把姜氏带上~"皇宫的曾孙子/女,太多她顾不来,而小儿膝下一子,不得不多加疼爱。
"好!""儿媳/孙儿/曾孙告退!"
听说皇上病倒,太子行监国一职,政务处理的漂漂亮亮,就是不知道会有什么潜伏的暴动在慢慢点燃…
太子不敢越矩,大小事务一一禀告父皇,再做决定,明面大家以为是太子做的决定,实则皇上早有定夺,太子就是个传话筒,皇上就是乐意看到这样。
其他皇子都不好控制,只有荷妃培养的太子才能让他省心,太子心里是憋屈的,明明可以整日游手好闲,陪妻儿,可现在日日就是皇上寝宫,前朝和东宫三头跑。
急跳脚的还是一国之母皇后和陆川尹那。
皇后请求侍疾被拒,皇上寝宫除了宫女太监还有太子一律不见!
陆轩辕是打算早早回燕郡,留的时间越长,危险就越大。
姜紫萱大概也猜到此次过来,不太平,为了子女们的安全着想,还是不要去找太子为好,不然逼宫叛国,先是太子不保,再来是和太子站一条线上的她还有燕郡王府,陆轩辕才带了多少个人,孩子老人就四个,她才刚出月子两个月,战斗力不行哇!
第二天,姜紫萱陪着他们进宫谢赏赐还有辞行,太后谅解,不过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毕竟无论庆王还是陆川尹逼宫,另外一方都会想方设法阻止,胜算不大,除非其中有个人突然失势了。
他们一走,宫中就发生大事了,玉妃的独子陆川君中毒身亡。
陆川君爱养兔子是宫中人尽皆知的事,他每月都会不定期自己宰杀1—5只烤着来吃,不巧厨房备了相克的芥菜上桌,同食后直接倒在饭桌,伺候的也只有丫头们,马上宣太医,可惜无力回天。
玉妃听了太医说的,立马就晕了过去!
皇上听到又失一子,气火攻心,吐了血水出来,但不忘宣旨:"彻查,经手芥菜的人一个不要放过!"
自然只有是太监丫头把罪扛了下来,幕后黑手躲在暗处,无法揪出。
玉妃后悔自己惦记着儿子当储君了,要是她的君儿和小十那么小,该多好,他们是不是就会放过她的君儿。
坐收渔翁的人除了,静贵妃成日也担心有人往陆川焱的膳食里动手脚,把孩子送到太后身边养着,太后自然乐意至极。
太子整日替皇上监国,早起晚归,冷落了妻女,为了她们两的安全,也加派了人手保护东宫。
皇后召见陆川尹,悄悄地问:"你九弟的事是何人所为?"
他眼神恍惚片刻,摇了摇头说:"母后,这事我没参与进来,许是四哥动了手脚也不一定。"
皇后了解湘贵妃,她不是急性子的主,就算全世界都坐不住,她还是那样摆出一副不争不抢的不屑姿态。
"罢了,母后以为尹儿你有眼线知道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
"母后您还有其他事要问孩儿吗?"他有些心虚,担心露出破绽。
"尹儿,你快回去吧,这风口浪尖的时期,母后不好多留你,记住,做什么事要三思而后行!"
陆川尹点头退下!
心腹问:"娘娘,您既然已经猜到是殿下所为,为何不点破?"
皇后冷笑一声:"来人,把这个乱嚼舌根的贱奴的舌头给拔了!"
心腹跪下磕头求饶:"求皇后饶命,老奴知错了!"
"拖下去!"她的儿子做了什么,她当母后的会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