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九章 暂不声张(2/2)

其他人也都醒悟了过来,包括哪些道士们,一个个齐身行礼。“拜见良娣。”

拜见完毕,廖宣大着胆子问道:“殿下,这新式炸药的……配方……”

朱瞻基回头看了一下蓝烟,她冷着脸说道:“待我入主了研究院,了解了各方的研究进度,自然会将各位按所长分类。届时不仅有炸药配方,染料配方,还有各种你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都能造出来。不过,这些都乃是上天机密,诸位皆不得外传,否则,人神弃之。”

众人皆呼:“微臣不敢。”

朱瞻基对蓝烟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之前并没有沟通好,但是蓝烟就会跟着朱瞻基的话,把谎言补全。

得到了朱瞻基的鼓励眼神,有些心慌的蓝烟也安定了下来。有朱瞻基的保护,今后就把他们这些人当做NPC吧。

反正就是捅了篓子,有了纰漏,也有朱瞻基兜着。

让廖宣为蓝烟安排好一个清净的小院,朱瞻基也在考虑为蓝烟多配备一些宫女和内侍,甚至包括护卫。

返回皇宫的时候,一清子对蓝烟的态度大改,想到之前自己竟然还当着她的面质疑,现在他只觉得惶恐不已。

以朱瞻基对她的宠爱,以她能得到天授神技,自己开始的话都有些太冒失了啊!

不过蓝烟并没有把他开始的话放在心上,现在,她考虑的是如何不让其他妃子嫉妒,维护和谐了。

回到宫中,朱瞻基又跟一清子商议了一番建立筹委会的事宜。

按照一清子的意思,如今这件事还不能大力宣传,而是先做筹备。

这也符合朱瞻基的想法,要把科学整理成册,系统规划各科,起码需要一两年。

另外还要从道教中招收一些思想开明的弟子,先培养一些核心弟子,专门负责各方联络。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些科技人才出来,他们可是今后真理教的核心力量。

打发走了一清子,朱瞻基谁也没见,独自在书房里回想从昨日到今日的经历,包括想法的转变。

他需要通过这种回忆,将思路完全理清楚。

之前跟一清子的对话,让朱瞻基真正明白了自己现在要做什么。

在道教的基础上建立一门新的分支,需要与全国的道教联络。

不过这方面朱瞻基不用担心,以前担任他师父兼护卫的玄真,因为天性纯良,上不得战场。

在传授了朱瞻墉他们几年武学之后,就被朱棣任命为了道录司右正一。

这个职位相当于后世的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左正一这个职位,也就相当于秘书长这个职位一直是由龙虎山张家担任。

道教在华夏源远流长,派系众多,在全国来说,随便就能划分几十个派系。

但是总体来说,主要还是由南派正一和北派全真两大派系。

南派一直是以龙虎山为首,他们在蒙元入侵之时,为虎作伥,朱元璋登基之后,为了安宁,依旧忍了张家。

但是他虽然让张家挂名道家领袖,却从不重用,反而开始扶持北派全真。

武当山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被重修,并且耗资相当于三百万两白银,要知道,历史上修建北平城,也不过花了三百多万两。

玄真如今担任这个职位,在张家不被重用的时候,实际上就是道教领袖。

这个时候的道教领袖,可不是后世那个无权无势的秘书长,而是对天下道教有生杀之权。

朱瞻基出海期间死去的老师姚广孝,他就是与道录司并列的僧录司左善事,统管天下佛门。

也由此可以知道,这个位置的重要性。

关于组建真理教传教地,各县分部,朱瞻基就准备交给玄真来负责。

只要朝廷一声令下,朱瞻基相信,大部分道观会立即改弦易辙,加入真理教。

但是道经总纲这一块,朱瞻基交给一清子来负责,这也算是对权力的平衡。

这种总纲就是从全国召集有道之士,然后将《易经》,《道德经》等道经里面,所有关于思想和理论方面的知识进行甄选和提炼,让其更符合皇家统治,社会发展。

除了他们,朱瞻基还会从下马桥这里挑选各种理科人才,加入教派。

他可不想把这个教派弄得神神道道,而是要把这个教派办成一座座新式学校。学古文,学数学,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

挂靠道家,不过是为所有人找到精神的信仰根源,而不是让人迷信。

人是不能没有信仰的,因为无知者无惧,无惧者疯狂。

在后世,为什么全世界恐惧中国,一个原因是政府强大,另一个原因就是白种人觉得中国人大多是无信仰者。

你心中没有恐惧的事物,谁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

比如阿拉伯的女人,一般是不能嫁给外国人的,就是嫁,也必须嫁给持经者。

也就是说,能嫁给基督徒,因为他们也信教,但是不能嫁给没有信仰的人,除非你也信教。

因为宗教信仰可以观察的出,而且西方人一般都有信仰,所以他们将这种当做普世价值观发扬光大。

在朱瞻基看来,这是一种愚昧之极的表现,但是因为人家掌握了话语权,掌握了标准,所以就用这样的方式来遏制你。

在朱瞻基看来,这个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信仰,儒家的仁义诚信,墨家的大爱都是信仰,自由民主也是信仰。

中国人信仰的是祖先,这比外国佬们要更实在,更先进。

一个真正好的信仰,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得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看这种信仰是不是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是不是有利于提高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不是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是不是有利于国家的稳固。

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

如今这个时代,想要遏制儒教,就必须要有能取代儒教的思想。

这不仅仅是为了继续控制民众,也是为了开启明智,告诉百姓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只是为了打到儒教而打倒,没有取代的学科,那么以后科举怎么办?百姓上升,发展的渠道是什么?

这才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中心和稳定秩序的源泉,如果没有这些,整个社会会乱成一团。

在后世那个稳定的社会环境里,人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其实也只是换汤不换药。

没有了儒家学术,也是因为老马的学术已经被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

但是即便如此,过了几十年以后,国家还是不得不捡起儒家的许多东西,因为老马的理论也不完善。

道教有群众基础,道家的理论其实在政治,文化,经济,数学等各个方面,与儒家不差上下。

特别是明初阶段的三教合一,让儒教和道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朱瞻基这样做,从这个方面下手,不会引发太大的社会矛盾。

加入说现在把墨家,杂家再搬出来,根本行不通,因为百姓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墨家,什么是杂家。

所以,依旧以儒家,道家的思想为主干,将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知识填补到儒家那些经义里面去,才是正确的做法。

研究儒家再厉害,最多也就是一个历史学家,一个国学大师。

但是几千年来,一直是这样一些人成为国家的领导人,管理者。他们被官场熏陶,最后一个个变成黑心政客。

大明不是没有专业技术官员,但是专业技术官员只能为吏,只能为小官,根本掌握不了权力。

@笔下文学 . www.s6088.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