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年,永瑆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爹了。他一直老老实实,一心一意辅佐乾隆。
他没想过弑父,也没想过逼乾隆退位。因为目前有资格有能力继承皇位的只有他一个。
但现实,却狠狠得给他了一巴掌。那位抚养十五阿哥永琰的静嫔去世了,乾隆将永琰交给颖妃抚养。这让永琰再一次回到了大臣的视野当中。
乾隆四十一年三月,十二阿哥永璂病逝,无子嗣。四月,永瑆刚出生的第四子绵偲奉旨过继永璂为嗣。当然,这是永瑆提出的。
很多时候,永瑆都感觉乾隆做的有点过分了,特别是对那拉皇后和永璂。
一个名义上以皇贵妃之礼实际上却以嫔位之礼下葬,一个至死都是光头阿哥。
永瑆不敢问乾隆这样做的原因,也不敢查。就怕惹怒乾隆。
要知道乾隆的心眼小着呢。
乾隆四十二年初,李嬷嬷查到一些东西,让永瑆汗毛直立。
永琰的养母静嫔,是永琰亲手下毒毒死的。关于这一点,乾隆不可能不知道。但他放任了,没有管,反而给了永琰一个继承大统的机会。
永瑆瘫坐在榻上,望着养心殿的方向,想起乾隆对自己的评价:心不够狠,有些时候,甚至优柔寡断。
永瑆翻了个白眼。他身边,乾隆的探子无数,他不多想几步,能行吗?至于心不够狠,是啊,没有这个时代的人狠。
比如爱新觉罗·永琰,为了获得夺嫡的资格,亲手杀了自己的养母,向乾隆表明了态度。他不会心向蒙古。
如果,他再大些这么做,永瑆或许都不会那么惊讶。实在是永琰还太小,十二岁的年纪,就能为了夺嫡如此心狠手辣。
永瑆思索了一夜,最后才下定决心。尽量堂堂正正从正面击溃永琰,毕竟自己是要当千古一帝的人。当然,暗地里的手段,永瑆也不怕就是了。
随着永琰的长大,他越来越像康熙帝的第八子。有手段有心机,八面玲珑,长袖善舞。但永瑆总感觉有些不对劲。
问了富恒,富恒才隐晦地提出:永琰这样的性子,做亲王可以。可作为一个帝王,这样的手段在他看来就有些上不了台面的。
为帝者,当杀伐果断。而不是向他这样,目光短浅,四处讨好人。只是不知,永琰有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但发现了也没多大用,从小养成的性子,岂能说改就改。
真正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由此,永瑆也知道了,当初康熙帝不选老八的根本原因。
永瑆年纪渐长,做事也越来越稳妥。但他仍不敢掉以轻心。
他时刻派人监视者永琰,就怕他趁自己不在,逼宫造反。
乾隆五十三年,永琰利用包衣世家,打开了乾清宫的大门,逼宫造反。永瑆最后及时赶到,瓮中捉鳖。
永琰看了看四周围成一圈的禁卫军,只感觉自己这一生都是个笑话。
对自己好的,自己舍弃了;对自己不好的,自己却一生都没有机会报复过去。
他知道,自己一直都是一块磨刀石,一块永瑆踏上帝位的磨刀石。但这让他如何甘心?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这世上的男人,不都是为此在拼搏?自己何其有幸有此机会来拼搏一场?
只可惜不是自己的永远都不是。
他大笑着,望着近在咫尺的龙椅,撞向一个侍卫手中拿着的枪。
利器从胸中穿过,很快侍卫反应过来,又给抽了回去。没了支撑,永琰倒在地上,望着屋顶,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如果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的话,自己应该还会这么做吧?谁让,那个位置太过吸引人。
永瑆看着永琰的离去,换成其他人,都会感到高兴。然而,他却恰恰相反。心中却始终憋着一口气。
回了自己的成亲王府,大醉了一场。
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三十年了,和这个时代的人却始终存在着一种隔阂。他不理解,为了那个位置,值得永琰付出一切、众叛亲离也要得到吗?
想想永琰的性子。也是!人生在世,不拼搏一场,是他,他也不甘心。
是为了那些自己不在乎的人郁郁而终的好?还是利用所有人背水一战的好?对待心性凉薄的人来说,大多都会选择后一个吧。
夺嫡,从来没有退路。
乾隆下旨,将嘉亲王(永琰)府众人全部贬为庶民,圈禁起来。永瑆送了一个大夫进去,也就撒手不管了。
乾隆五十三年冬,乾隆病重。最后,在乾隆封笔之前,决定了禅位。
乾隆五十四年二月初二,头抬头,永瑆身穿龙袍,一步步踏上了祭天台。看着脚下,众生如蝼蚁,永瑆心中豪情万丈。
天下,终究是到了自己手里。棒子,岛国,那些欺辱过种花家的人,算账的时候也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