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点点拨(1/2)

杜祭酒颔首:“理解!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且你这还不到这个地步。

不去不成, 那就想一想,如何去才能功成身退。

你回去好好琢磨,我这就去刑部一趟。”

林如海躬身大礼:“学生惭愧, 连累先生不得不去见那些您所厌恶之人……”

杜祭酒摆手:“我也不光是为了你。

甘肃山西持续干旱,陛下已下罪己诏, 灾情依然不得缓解,国库空虚, 陛下已经急红眼。

为了配合你的差事, 陛下决意调遣为师任户部尚书。

陛下给了为师三年的时间, 再不能充盈国库,我们师徒就要一起挨板子了。

我也只有帮你把盐税追回来, 才有出路啊。

不然,三年后,为师也要罢职还乡咯。”

话已至此, 林如海只得告辞回家。

这般时候, 已经是戌时正刻。

石梅见林如海回家,这才起身告辞。

林如海提出护送石梅,贾敏也有此意。

搁在往日,石梅必推辞,让如海陪伴贾敏。

今日,石梅却应了:“如此偏劳贤婿。”

又安慰贾敏:“好好歇着, 过几日我再来望你。”

林如海这一送,直送到荣宁街。

待要告辞,石梅却道:“进府来吧, 给我说说你江南的差事。”

林如海知道这个岳母有些谋略,索性如今还没有章程。

林家又无兄弟,妻子贾敏怀孕,不能分担。

不如跟岳母大舅哥们商议商议。

一时到了荣庆堂。

石梅并未召集两个大舅哥,却是催促林如海:“坐下吧,长话短说,陛下到底如何吩咐?

让你去做什么?

你有什么打算,统统告诉我,尽量长话短说,我怕敏儿起疑心。”

林如海躬身作揖,这才坐下言道:“陛下只是询问小婿愿不愿意替君分忧。小婿根本无法拒绝,若无意外,小婿这个巡盐御史开年就要启程出京。”

石梅问道:“具体要你做什么?”

林如海道:“国库空虚,河南甘肃山西,旱灾之后又是蝗灾,番薯叶又被吃光了。

陛下希望明年江南能够增加三百万两的税银。“

石梅略忖:“贤婿对于朝廷赋税了解多少?朝廷一年总税收有多少?江南五省又是多少?”

林如海道:“整个朝廷的税赋约莫三千万两,江南五省一千万两。

其中盐税收入约莫三百万,近年灾荒,盐商捐输约莫四百万两左右。

只是,最近四年,盐引滞销,盐税努息,亏空将近千万……“

石梅言道:“盐商的支出,你还少算了一笔,江南各地官员,多方刁难勒索。

爹妈生辰要一万,祖父母迁坟要一万,娶媳妇嫁闺女又要一万。

这还不止一个官员伸手,盐商如数给了,这么多银子从何而来呢?

只有从百姓身上挖取,抬高盐价。“

林如海心里想着,自己的说了亏空,岳母怎么说起抬高盐价?

旋即,林如海明白了:“岳母是说,各级贪官逼迫盐商,盐商逼迫百姓。

百姓铤而走险,贩卖私盐?

如此,挤占了盐商的市场,盐商的盐卖不出去,自然不再高价购买朝廷的盐引。

之所以亏空,是私盐挤占了官盐的

份额?”

石梅摆手:“不是私盐挤占了官盐,是盐商垄断盐业,逼迫百姓吃不起盐,不得不铤而走险,若百姓有平价盐,谁会去冒险?

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让百姓不吃私盐,改而吃官盐。”

林如海:“百姓不吃官盐是因为价钱昂贵,食盐昂贵是因为盐商胡乱加价……”

石梅道:“那就不给盐商加价的权利,把这个权利收回朝廷所有。

然后,利用这个权利平抑盐价。只要盐价便宜,老百姓自然会吃官盐,朝廷税收不就起来了?”

林如海颔首:“小婿明白岳母之意,可是,官府的盐引盐商不买,一般百姓想买又买不起,平价盐无人肯卖,莫之奈何?”

石梅想起后世最最具特色粮票补票。

一整匹布百姓买不起,一两尺三无尺,必定买得起。

小商贩卖不起整匹布,可以卖零头。

石梅便道:“一次十万石买不起,那么一万石,一千石,一百石,十石甚至一石呢?”

林如海十分聪明:“岳母是说,把大额盐引小额化,把个人垄断变成朝廷垄断,把一个地域的包窝分化成乡镇村寨,把盐商这一部分中间利润收归朝廷……”

林如海顿时笑了:“如此,盐商罢市也不足为惧!”

林如海言罢起身,躬身长揖:“多谢岳母赐教,小婿这厢有礼了!”

石梅却道:“这个办法可以马上收到盐税,提高盐税几倍甚至十倍。

但是,却得罪了盐商与江南的官场,甚至朝中重臣。

所以,这不是你一个六品巡盐御史,能够担待的事情,得以朝廷的名誉去办。

就如同我们荣府种植番薯,力量有限,得把这个法子贡献给户部,贡献给陛下,让陛下下旨,颁布律令。

再让有声望有地位的重臣,或者皇子皇孙牵头。

那时候,纵然你再任巡盐御史,也只是按律行事……“

石梅这建议,是仿照华夏国的土地分包国策。

土地分包,让人们看到了利润,看到了吃饱肚子的希望,极大地调动百姓的积极性。

石梅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

若是嘉和帝没有这个魄力,不想投入人力物力,只想坐享其成。

任凭盐商欺压百姓、贪官欺压盐商勒索盐商,变革的条陈最终成空。

却也并非没有收获。

至少,林如海可以看清江南官场这水有多深。

再者,这一扑腾,无论成与不成,嘉和帝与朝廷协调都需要时间。

这种庞大的机构想要和谐统一,没有三五个月只怕是不成,弄不好一年半载也过去了。

那时候,贾敏已经顺利生下孩子。

而了解了官场险恶的林家母子们,只怕对于贾敏母子的去留也要仔细想一想。

或者就会接受石梅的建议,让她们祖孙三代留在京都。

当然,能够把林如海留在京都,走一条翰林编撰,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的路径,那就是最好了。

又或者干脆跟下去做一任县令,也不错。

希望嘉和帝看出了林如海不凡的韬略,怜惜人才,不再拿他去堵炮眼做炮灰。

林如海热血沸腾的回去了。

石梅却开始辗转难眠,每日必定会认真朝廷邸报。

贾赦再来请安,也会顺嘴打听一二。

第三日的午后。

林如海利用茉莉过府探望大姑奶奶毓秀的机会,给石梅传

信,条陈得到杜祭酒,亦即即将上任的户部尚书的肯定,准备年前递到君前。

得知杜祭酒可能调任户部尚书。

石梅心里稍稍安慰。

朝里有人好做官,有杜祭酒这个恩师在皇帝面前替如海说话,至少,如海的奏折,可以顺利直达天听。

这般一来,林如海即便去了江南,头上也有一定保护的大伞。

如今头上有了华盖,林如海缺乏的,就是一个能干的贴身护卫。

人若不在,什么都是白搭。

这个人选。

石梅想起贾赦的纨绔朋友燕候。

派遣皇子去江南,嘉和帝或许怕皇子坐大。

如今的江南官场虽然贪腐成风,然而,表面上还是心向陛下。

若是革新之后,赋税上来了,整个江南官场却失控了,落入某个皇子之手。

嘉和帝不能忍受。

别看是亲生儿子,父子也会争权夺利。

废太子未必愿意造反。

只是,嘉和帝今天敲打,明天申斥,后天唾骂,大后天削权。

来回倒腾,让太子觉得不安生。

最终逼反太子。

其原因,就是太子有了庞大幕府与属臣。

皇帝觉得有压力了。

但是这个人若只是陛下手里的一把刀,那又不同。

陛下不仅不会忌惮,反而会极力维护驰援。

这日贾赦来请安,石梅先问朝堂上有没有什么新鲜事。

然后询问如海在干什么,又道:“那日听说陛下召见你妹夫,有意放他一任盐政,又觉得你妹夫的身份地位,有些不够……”

石梅说得模棱两可,故意给贾赦留下猜测的空间。

别的不说,江南可是多有人心中的天堂。

啥事不干,下去公费玩一圈,也是许多贵胄子弟梦寐欲求的事。

这且不是石梅不信任贾赦,关键是如今这事还没公开,若是提前让贾赦知道。

燕候必定会知道,嘉和帝也就知道了。

燕候再是跟贾赦好,也不会隐瞒自己的亲爹。

如此,嘉和帝会觉得林如海做事不密,不值得信任重用维护。

弄不好,依然还是丢去做诱饵堵炮眼。

再者,嘉和帝护犊子可是出名了,

若是知道石梅暗搓搓算计他的亲儿子,不知道会做出什么反应。

石梅可是不敢惹恼这个手握人命,口衔天宪之人。

虽然,石梅很想到嘉和帝面前去放一炮,给嘉和帝洗洗脑。

然而石梅不是御史,无权纳谏。

她只是外命妇,还是个寡妇。

妇人干政,那就是死路一条。

为了保命,石梅唯一能做的,只有推波助浪、耐心等待。

石梅目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燕候想要建功立业,证明自身的心思。

燕候虽然很有地位,王公贵胄也给面子,虽说他把天戳破了也有人替他补。

但是,他确实是一个尴尬的存在。

这就跟他的身世有关。

燕候名誉上的父亲只是个纨绔宗亲,唯一的优点就是娶了个姿容绝佳的老婆。

嘉和帝恁是给他弄了个侯爵,等那个男人绿帽子戴够了,仙逝了。

好处自然落在燕候头上。

燕候的母亲虽然生下龙种后深居简出,想要埋藏这个秘密。

可惜,那个男人宁死英雄一回,想要把身上的侯爵传给庶出的亲生儿子。

他设计想要灭杀燕候。

这般时候,那个女人才利用身边护卫的嬷嬷反手,反而将燕候的庶出兄弟给灭杀了。

然后,那个男人看着七孔流血的亲生儿子,气得升仙了。

宠爱的小妾成了罪魁祸首。

这件皇室丑闻虽被官府有意湮灭,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下文学 . www.s6088.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下文学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